开岁四十五,吾行已云衰。
岂乏青云志,老大难为期。
学道苦无成,白首操文辞。
东风泛碧草,缅然起遐思。
【注释】
甲戌岁朝:指宋神宗元丰元年,时苏轼年五十一。东坡:苏轼字子瞻。土牛:古代耕田用的大牲畜。莫辞春:不要推辞春天的到来。四十五:四十有五。云衰:已近老迈。青云志:高远的志向。老大难为期:年事已高,难以为继。白首操文辞:到了晚年仍苦于文章不能成就。缅然起遐思:悠然自得地回忆起往事。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五十二岁时,时在元丰元年正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岁月、时光流逝以及功名事业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青春年华逝去的悲慨和对功业无成的悔恨。
开头两句“开岁四十五,吾行已云衰。”点出自己的年纪,并表达自己已接近老年。开岁四十五是说诗人在元丰元年正月初旬就已五十岁。云衰则表明自己已是衰老之身,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去做事情了。
“岂能无青云之志,老大难为期。”诗人感叹自己虽有高远的志愿,却因年老而难以实现,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第三句“岂乏青云之志,老大难为期”是诗人的自问自答,他自认为虽然有凌云壮志,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难以实现。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
接下来“学道苦无成,白首操文辞。”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反思与批评。他在学习上虽然努力追求,但是最终并未有所成就,这也体现了他对于自己一生的遗憾和失望。
最后一句“东风泛碧草,缅然起遐思。”是诗人在春天到来之际,看到万物复苏的景象,心中不禁想起了过去的岁月,引发了他的无限遐思。这里既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也反映出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