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风北厉,长河水胶舟。
今日畅柔和,好鸟鸣高丘。
芳春肇伊始,寒气毕泥牛。
谁为颂椒花,引酒聊自酬。
【注释】
甲戌岁: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春,当时苏轼任凤翔知府。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古代以鸡为节禽。元日:正月初一。土牛:立春时用泥土制作的耕牛形玩具。莫辞春之句:不要推却春天到来的欢乐。因以为韵:即“因韵赋诗”。赋七诗:作七律诗。其二:第二首。
【赏析】
此诗作于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春。诗人以“风”、“水”、“鸟”、“泥”为题,写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
开头两句:“昨日风北厉,长河冰解舟。今日畅柔和,好鸟鸣高丘。”前二句说昨日北风凛冽,大河结冰,船儿不得航行;今晨则春风骀荡,河水融解,船只得以行通。后二句说今日天气暖和,鸟儿欢鸣,在高山上飞翔。
三四两句:“芳春肇伊始,寒气毕泥牛。”这两句写立春节令已到,大地回春。泥牛:泥土塑成的牛。这里比喻严寒的冬天已经过去了,大地开始回生。
五六两句:“谁为颂椒花,引酒聊自酬。”诗人说,是谁在歌颂着春天的到来呢?我只有引酒自酌,自得其乐罢了。这里的“颂”,是赞美的意思。椒花,即牡丹花,古人认为有吉祥之意。
这首诗通过记叙春日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