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籀
诗句注释: - 露湿青皋(lù shī qīng gāo):清晨的露水湿润了青翠的山岗。 - 朝雊雉(cháo jiǎo zhì):早晨的野鸡鸣叫。 - 白云丹嶂(bái yún dān zhàng):白色的云彩和红色的山崖,形容景色美丽。 - 小阁凭栏(xiǎo gé pěng lán):在小楼上靠着栏杆远望。 - 村梅渐落(cūn méi jiàn luò):乡村的梅花渐渐落下。 -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风格与思想主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并结合着具体语境来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天外飞鸿声忽乱”一句中的“天外”指天上,“飞鸿”指大雁,这里借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象——大雁。“声忽乱”,指大雁的鸣叫声忽然杂乱起来。“可惜园林,褪尽殷红片”两句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园里的花都凋落了,花瓣纷纷脱落了。“殷红”形容花儿颜色鲜艳。
【解析】 “宵”“余”“东风”等字是关键词,要理解其含义。 【答案】 译文: 夜深人静时还感觉寒气逼人,东风正刮得紧。灯花零落,只剩下一点点火星。哪里传来了歌声,隐隐约约。樵夫们已经去采伐树木,只留下月光洒满街坊的静寂。春天渐渐来临,梅花也发出了消息。二十四番风开始强劲地吹拂起来。春天里人们忙着放烟火、吹箫鼓笛,都是为了让花儿早早开放。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元宵节夜晚步月而作。上片写景
【注释】:壬午,作者自号。青螺,酒杯。 赏析:此词咏冬景,上片写冬日景色,下片抒怀抱。全词以“霜蘸”起笔,勾勒出一幅苍凉的冬景图。接着用“尚余橘柚缀朱黄”二句描绘晚霞映照下的炊烟景象。“艳蕊还开”,则点明是小春时节。结处用拟人手法,将梅花喻为“小春”,既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的顽强生命力,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注释】 壬午:农历五月。 葡萄子熟雁初归:葡萄熟了,大雁南飞,开始归巢。 罗衣:女子的衣服。 漳兰:即“漳浦兰”,一种兰花。 经雨药苗肥:经过雨水的滋润,药草苗长得旺盛。 此日芳菲:指今日天气晴朗,花儿盛开。 远向湖西:远远地向西而去。 竟到湖西:竟然到了湖的西边。 五更风急闹鸣鸡:天快亮时,狂风呼啸,惊起了鸣叫的公鸡。 孤恓(xī):孤独凄苦的样子。 【译文】 葡萄熟了,南飞的大雁刚刚归来
招隐故山人未至,草堂猿鹤俱惊。 金鹅岫暖载为春。 遍铺灵隐粟,还闹武陵莺。 林动凉飔初雁到,雨馀山色更青。 莫教开落间阴睛。 广寒宫殿里,缭绕一枝横。 赏析: 这首词是咏桂词的代表作之一。上阕写山中桂花盛开时的情景。“草堂猿鹤俱惊”,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居图,山中生活闲适自得。接着以金鹅岫暖载为春,写出了桂花在春天中的生机勃勃,生动活泼。下阕则描绘桂花开放时的盛况。“遍铺灵隐粟
【注释】 1. 蕙芽:即蕙草,一种香草。柔小:柔弱而细小。 2. 暮雨轻寒袅:黄昏时细雨轻轻飘洒,带着一丝寒气,柳枝随风摇曳。 3. 青驴恨远客:骑着青色的驴子,怨恨远行的客人。 4. 偃蹇溪桥道:在弯曲的溪桥上行走,显得高傲不羁。 5. 垄头古树鸦归早:田埂上的老树上,乌鸦早早归来。 6. 朱棂:红色的栏杆。 7. 按拨牙徽巧:轻轻地拨弄着琵琶上的琴弦,技艺高超。 8. 声慢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本题中“注释”部分的“注释”要准确表达诗意,而“赏析”部分需要分析诗句内容,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 “鸟能歌”一句:鸟儿能够歌唱。 (2) “蜂会舞”一句:蜜蜂能够跳舞。 (3) “山外山前,遥望皆平楚”一句:远望可以看到山外山前都是平地,形容群山连绵。 (4)
【注释】 ①渔家傲:词牌名。②壬午,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③小桥:小河上建的桥。④涨:水上涨。⑤锦:形容花开得繁盛。⑥谷鸟一声:指黄莺鸣声。⑦青竹杖:用青竹做的拐杖。⑧三千丈:形容高耸直入云端。⑨如花眉柳样:象眉眼那样美好。⑩紫骝:即“紫骝马”,是唐代的一种骏马,毛色鲜艳,装饰华丽。油壁:一种车饰,绘有花纹的帷幕。泥金障:涂金的帷幕。⑪金缕:金色的丝线。⑫倚栏:靠在栏杆旁。⑬想象
译文: 小嘴唇轻摆手腕,青丝绿发被挽成云鬓,倚靠在栏杆上听歌,歌声如黄莺啼叫。薄暮时分珠帘卷起,月光泻下冷光溅射,歌声轻柔而绵软。流水悄然逝去,人长叹不已。惆怅之情,云山之远,泪水湿透青衫掩面。 注释: 1. 小唇轻腕:形容女子的嘴唇和手腕动作温柔,娇嫩。 2. 绿鬓青丝绾:形容女子的头发被梳理成绿色的发饰,青丝指黑色的头发。 3. 凭槛听:倚靠在栏杆上聆听。 4. 如莺啭:像黄莺的叫声一样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