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分析诗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效果等。 “殇为魂兮,可以归还故乡些”一句中,关键词是“殇为”,即“以殇为魂”。这是对主人公的同情与哀怜。因为死者的灵魂没有归宿,所以只能归葬故里。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即《左传·成公二年》中的“子反丧其良
野田行 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 寒狐啸青冢,鬼火烧白杨。 昔人未为泉下客,行到此中曾断肠。 注释: - 日没出古城:太阳落山时,古城的轮廓已经模糊不清了。 - 野田何茫茫:这片荒野多么辽阔啊! - 寒狐啸青冢:在寒冷的夜晚,一只孤寂的狐狸在坟墓旁哀嚎。 - 鬼火烧白杨:仿佛有幽灵在燃烧着白色的杨柳树。 - 昔人未为泉下客:那些古人生前并没有成为地下世界的一部分。 - 行到此中曾断肠
【注释】: 来从窦车骑行:来到并骑乘着窦车。窦车,古代的一种战车。 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刚刚成年就遭遇世事的纷乱,内心充满感激和正义感。 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读书深感人生无常,学剑又觉得不如智者明智。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于是告别了在鲁国的同窗学友,来追随窦车骑的行列。窦车骑,名不详,可能是一将领或使者。 追兵赴边急,络马黄金辔:追赶的战骑迅速赶赴边境,战马络上金色的缰绳。
【注释】 闲庭:空阔的庭院。草色能留马:春草的颜色,使马儿驻足不前。当路:正对着道路。杨花:杨柳的种子(柳絮),随风飘落,常被用作比喻。避人:不让人接近。 【赏析】 此诗是写景抒情的。首句“闲庭草色能留马”,以草色留马,暗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第二句“当路杨花不避人”,写杨花在风中飘扬,却无人回避。诗人抓住杨花飘飞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全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
《五城道中》:边塞风烟与戍边之歌 李益的《五城道中》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雄浑的边疆景象,为我们展现了唐代边塞士兵的生活状态。在这首诗中,我们仿佛能听到金铙随玉节的清脆声响,看到落日下的河边路上沙尘滚滚的情景,感受到后骑疾行带来的尘土飞扬,以及雁群掠过前线,激起的阵阵军号声。诗中的“五城”指的是边境的重要哨所,而“三秦”则是当时西北地区的总称。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边塞图景。
注释: 1. 五月渡淮水,南行绕山陂。 译文:五月份渡过淮水,向南行走绕过山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五月渡过淮水,开始了他的南行旅程,他绕过山边,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2. 江村远鸡应,竹里闻缫丝。 译文:江边的村落远离村庄,远处的鸡鸣声传来,竹林里传来缫丝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江村和竹林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 3. 楚女肌发美,莲塘烟露滋。 译文
注释: 1. 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 2. 连冈出古寺,流睇移芳宴。 3. 鸟没汉诸陵,草平秦故殿。 4. 摇光浅深树,拂木参差燕。 5. 春心断易迷,远目伤难遍。 6. 壮日各轻年,暮年方自见。 译文: 1. 与王楚一同登上青龙寺的高处 2. 连绵的山冈从古寺中延伸出来,我凝视着远处,仿佛看到了那盛开的花宴。 3. 鸟儿飞过汉朝诸陵和秦始皇的墓地,草长满了秦朝的旧殿。 4. 微风轻轻摇曳着树木
【注释】 1.答郭黄中:作答。郭黄中,名不详,诗题中的郭字是姓,黄中是他的名,所以称他为郭黄中。 2.孤云:指诗人自己。 3.西北:这里指西北方向的帝都(长安)。 4.东南:这里指东南方的家乡。 5.日已远:指皇帝的政令已经到达很远的地方。 6.苍梧:古郡国名,治所在今广东郁林县。 7.无还飙:没有返回的风。飙,旋风。 8.已矣:完了。 9.玄凤:即凤凰,古代吉祥之鸟。 10.严霜:严寒的霜。
【注释】 朔方:古地名,指陕西、甘肃一带。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三门避暑:诗人与友人在法云寺三门避暑。 疏放士:不拘小节的人。 非外矫:不是故意矫饰。 误落边尘中:被卷入战乱的纷扰之中。 清凉宇:清静的寺院。 烟岫表:烟雾缭绕的山峰上。岫是山穴。 参差互明灭:参差不齐,时明时暗。 彩翠竞昏晓:五彩斑斓的色彩,竞相映照出早晨和晚上的景象。 泠泠远风来:凉爽的微风送来远处的松涛声。
诗句: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诗句: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诗句: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诗句: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诗句: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译文:百匹马都在一个泉边喝水,一匹特别快的马想要飞到前面去喝。它喷出的水变成了泥浆,其他马只能喝到浑浊的水。上面是沧浪客,他看着这一切,只能空叹息。自己看看自己的头上有尘土,只好整天在黄昏时徘徊。请问泉水边上的老人,你什么时候能看到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