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城傍少年 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 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 译文: 我生长在边境的城镇旁,从小便习武骑马。 少年时我有勇气和胆量,独自狩猎于阴山之下。 偶然与匈奴相遇,曾经擒获过能射雕的老鹰。 名字挂在勇士的名录上,请允许我借用一下您的马匹。 注释: 1. 城傍:边城旁,形容地理位置靠近边境。 2. 生长:指从小生活在那个地方。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如下: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 罢官回家后我进入华山采集茯苓,遇到一个道士。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 卸下官帽来到这有名的山中,欣赏美景尽情驻足。 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如果在山中听到什么声音,那就说明这里是个长生不老的仙境。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 于是遇到了五位老人,其中一位自称是西岳的仙人。 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或许听到了砍柴人的议论
夜发军中 边马在枥上惊,雄剑在匣中鸣。 半夜军书致,匈奴寇六城。 中坚分暗阵,太乙起神兵。 出没风云合,苍黄豺虎争。 今日边庭战,缘赏不缘名。 译文: 夜晚,军队从营地出发。边境的马厩里,战马因受到惊吓而骚动;雄壮的宝剑在剑匣中发出声响。深夜时分,传来了紧急的军情,匈奴人入侵了六座城池。军队中坚力量被分配到暗藏的阵形中,太乙神兵也随之出动。风云变幻,战场上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诗的逐句解读与注释: 1.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 在竹林中穿越云朵般的山崖,就仿佛置身于森林深处,溪流断绝。 - 访竹:访问竹子,象征对自然的探索。 - 越云崖:越过如云的山崖,形容景色高远。 - 即林若溪绝:身处树林之中,溪流断绝,形成一幅幽静的画面。 2.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 —— 谁能想到那些高大挺拔的树干下,隐藏着秋天的苔藓。 - 修干:高大的树干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 注释: 形容送别时的忧愁像万根思绪一样纷乱。 - 译文: 离别的忧愁像千丝万缕一样复杂,离别的音乐也刚刚演奏完毕三次。 2.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 注释: 远离故乡去到远方做官。 - 译文: 远离家乡来到南方(的任职地),那里的气候与北方截然不同。 3.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 注释: 秦城(今陕西西安)年岁已久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赴朔方军任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译文: 我早早地启程出发,前往北方边疆。 从故乡出发,踏上了漫长的边路。 朋友问我此行何为,我回答:“平生重一顾。” 风吹过山下草丛,我在河边系马。 服役的时间很长,但回望故乡时,却没有几次看到故乡。 离家已经不远,戎衣也已换成旧衣。 这不仅仅是因为寒冷,更因为怀念家乡的亲人,他们一直关注着我的生活和安危。 不要去多说什么
【解析】 “过马嵬”指诗人经过唐代杨贵妃的墓地——马嵬驿,也就是现今的陕西兴平市兴镇一带。马嵬驿是唐代长安西北的一个驿站,位于今兴平市境内,在骊山北麓。据《旧唐书·玄宗纪》,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二年)七月,发生了安史之乱。第二年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以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等为副元帅,率军北上讨伐叛军。八月十三日,玄宗在马嵬驿被迫缢死,从此结束了他与杨玉环长达四十余年的幽禁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既要对诗文中的重点字词有准确无误地把握,又要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作品的主题、情感及思想意义等进行综合分析。 “惆怅”是说送别之人心情愁苦,依依不舍; “蓟门”是古地名,这里指代幽燕之地; “莫射”就是不要放飞的意思; “南飞"是指北归的雁,这里借指友人; “乘春更北飞”意思是
中桥北送穆质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 李益笔下唐代文学佳作赏析 李益,唐朝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诗歌艺术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时代、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友情、爱情等复杂情感的独特描绘。在众多诗作中,《中桥北送穆质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无疑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对洛水桥边雁影疏落的景象描写,巧妙地引入陆机兄弟的驻行车迹,进而抒发了对汉帝登封草的渴望以及对于萧郎寄内书的期待
诗句:青枫江畔白蘋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译文:青枫江畔的白蘋洲上,来自远方的客人因为离别而悲伤,并不期待秋天的到来。你见过隋朝的事情么?柳杨南渡,河水悠悠地流淌。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柳杨送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客人的不舍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对青枫江畔白蘋洲、楚客伤离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别离的画面。同时,通过“君见隋朝更何事,柳杨南渡水悠悠”一句,暗示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