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
【解析】 此诗首联,诗人在岁暮时思念家乡。“怀归”二字点明主旨,是全诗的线索。诗人以“当岁晏”起兴,用“木落遍江潭”,写岁末景色,烘托思归之情。 颔联,诗人在异乡为客,难免有孤独之感。“应相忆”承上启下,表明自己思念家国;“离群自不堪”承上启下,表明自己思乡之愁。 颈联,写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寞。“阴风连晦朔”承上启下,说明寒夜的寒冷;“寒日下西南”承上启下,说明诗人身居异乡,身处异地,孤寂凄凉
```plain 连江枫树外,烟水隔层波。 岁暮饥寒逼,荒城雨雪多。 故人居谷口,策马去山阿。 几日离居恨,还应独啸歌。 ``` 注释: - 连江:指代作者居住的地方或所在的地区。 - 枫树外:形容景象优美,如诗人身处于风景如画的环境中。 - 烟水隔层波:描绘水面与烟雾交融的朦胧景象,象征着距离和隔离。 - 岁暮:指年末时节,表示一年即将结束。 - 饥寒逼:饥饿和寒冷逼迫着诗人
【解析】 此诗是诗人夏日闲居时的即兴之作,描绘了一幅清幽闲适、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首联“草阁亲鱼鸟,江天满芰荷”,写诗人与鱼鸟为邻,在江边观赏荷花。颔联“行吟多泽畔,晞发自阳阿。”写诗人行走于泽畔,享受着阳光浴。颈联“傍水看垂钓,因风听伐柯。”描写了诗人欣赏垂钓者高超的钓技和倾听伐木者顺风而歌的歌声。尾联“高阳寻酒伴,乘醉亦来过。”描绘诗人在高阳寻找酒伴,乘醉而来的情景。全诗意境优美
刘生(己丑) 京华多侠客,勇略重刘生。 一剑酬然诺,千金问姓名。 歌钟喧北里,冠盖隘东平。 闻道龙城战,军前更请缨。 【注释】 己丑:即辛亥年。 京华:指京城长安。 侠客:指仗义行侠的游侠。 一剑酬然诺,千金问姓名:意思是用一剑报答朋友的诺言,用千金打听朋友的姓名。 歌钟:泛指音乐歌舞。 北里、冠盖:都指权贵富豪。北里为妓院,冠盖为达官贵人。 闻道:听说。 龙城:古称,在今辽宁朝阳市。 军前
芳树(己丑) 注释: 1. 芳树不知名,当君阶下生。 译文: 这棵树并不出名,但它在您家的台阶下面生长。 赏析: 诗人以“芳树”起兴,表达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 2. 三春三月暮,一雨一番晴。 译文: 三个春天的末尾,三月的傍晚;一场雨后,天空晴朗。 赏析: 诗人以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来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 3. 看舞山芗曲,听吹玉笛声。 译文: 看着山上的香草舞动,听着玉笛声声。 赏析:
游仙三首 其二(辛卯) 八桂何时植,双鸾此日鸣。 然犀分水族,悬镜照山精。 片石临河见,浮槎贯月行。 心知逢织女,不待问君平。 注释解析: 1. 八桂何时植:八桂指的是桂林,这里指桂林的山水。种植意味着栽培、养育。 2. 双鸾此日鸣:双鸾指的是双飞的鸳鸯,鸣是叫声。此处可能寓意夫妻恩爱和谐。 3. 然犀分水族:犀牛角可以划分水域界限,象征智慧和力量。 4. 悬镜照山精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李嘉祐。他生活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当时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由于连年征战,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而统治者却穷奢极欲,骄奢淫逸,因此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诗中流露出了作者深深的感慨。 小县初成市:小县城刚刚建成市场。小县即小城,指代偏僻的小地方。初成市,刚建成的市集,指代僻静的小镇。 经春罢荷戈:经过春天的战争后不再拿起武器了。经春
【注释】 一雨竟十日,萧条成暮春。 (一)遣闷:抒发愁闷之情。遣、愁闷。 竟:竟然,居然。 一雨:久雨,连续的阴雨天气。 竟:尽,完。 十日:十天,指连绵不断的大雨不止。 (一)萧条:荒凉萧瑟,指草木枯萎,百草不生的季节。 成暮春:成了晚春时节。 (一)欢娱那有地:欢乐娱乐的地方在哪里? 那:那地方,指欢乐之地。 欢娱:欢悦快乐。 (二)岁月渐过人:岁月慢慢消磨着人的容颜。 岁月:年岁,年月。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颀。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逐句解析: 注释 1. 春日闲居(辛卯):春天里,我在家中安静地度过。辛卯可能是农历的一个特定日期。 2. 幽栖城市隔:我独自隐居在远离喧嚣的城市之外。 3. 好鸟亦来翔:鸟儿也飞来和我为伴。 4. 闭户野桥畔:我在郊外的小桥旁关上了门,静享读书的乐趣。 5. 有时攲皂帽:偶尔会戴上草帽,放松一下。 6. 终日据绳床:整天都躺在绳床上
【注】八月十五夜:这里指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望月:仰望月亮。怀:怀念。陈大:人名,作者友人。“庚寅”为诗题中标明的写作时间。 【赏析】这首诗是写在中秋节月下与友人相会的情景。首句写明月生沧海,天横一气中,极写月色之高远和月光之明亮,表现诗人对中秋佳节月圆情圆的美好愿望。二句遥怜今夜客,相对与谁同,以“遥怜”二字起笔,将“客”字写得十分传神。诗人在明月之下,对着远方来过的友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