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
铧觜 世传灵渠自秦始,南引漓江会湘水。 楚山忧赭石畏鞭,凿崖通堑三百里。 篙师安知有史禄,割牲沈币祀渎鬼。 我舟阁浅怀若人,要是天下奇男子。 只今渠废无人修,嗟乎秦吏未易訾。 注释: - 铧觜:指的是铧嘴,一种用来挖河床的工具,用于开凿河道和挖掘土方。 - 世传:指世代相传的说法。这里指灵渠的建设始于秦国时。 - 南引:向南引导。 - 漓江:指的是漓水,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
乌洲在桥北,我仆云路迂。 乌洲位于桥的北面,我的仆从说路途迂回遥远。 语仆尔何知,彼有高士庐。 告诉我你的仆人,那边有个隐居的高人住着。 问樵得处所,林樾尤扶疏。 询问砍柴人,那里树林茂盛枝叶繁盛。 修竹仅万个,古梅非一株。 只有一万株竹子,那棵古梅树不是一棵树。 小畦植蔬果,复有沼可渔。 还有小块田地种植蔬菜和果实,又有池塘可以捕鱼。 下马式篱藩,摄袂循庭除。 下马后用竹篱笆围起庭院
【注释】 琴潭:琴溪之潭。 奁(lián):镜子。 几案:指书桌。 了:尽、完。 惬:舒适。 黑难穷:水深得无法测量。 崖色碧相映:山崖的颜色与水色互相映衬。 龙蛰:大鱼潜伏在深渊中。 窥浅: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 风水声:山间水声。 理渔𦩘(zhì wěn):整理渔网,准备捕鱼。 【译文】 山形好像被覆着镜匣,潭面如同擦拭过的明镜。 如此奇特的东西,自古以来就被遗弃在荒远之地。
【译文】 在湘潭驿站寄出给府公的信: 我本是山中人,感激之情奔赴京城。 承蒙您谬赞,被招揽到朝廷做官。惭愧没有谋略才能,能为您服务。 您像春风那样,给我带来温暖和希望。早晨进入您的营帐,晚上与您交谈。 下榻时惊扰了一府官员,撰写公文时穷尽了千山万壑。 谁说您是养着我呢?实际上是您看重我。 年底谋算北归,心中凄然难以自持。 想说的话语却先凝结成结,决定之后还犹豫徘徊。 那天送别大家,都是些邹
【注解】 1、忽忆:突然想起。联鞍:骑马。重寻:重新寻找。前约:旧日的约定。未参差:没有变化。 2、愁:担忧,忧虑。人议:人们议论。风流罪:因风流放荡而被指责的罪名。屡出:屡次出现。看花数赋诗:多次在赏花时赋诗。 【赏析】 此诗写诗人重寻旧地,与旧友重逢,共赏春花,感慨自己因风流而受指责,又屡屡为看花而作诗。 首句“忽忆联鞍过水西,重寻前约未参差”,点明诗人忽然想起了和友人骑马经过水边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进行具体分析。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个词句。 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注意关键词,“龙隐洞”“先贤评桂山”等。 参考译文: 我来到桂山,先看到有贤人的题名。 先贤评桂山,推尔居第一。
辰山道人 道人做什么,穿件破衫寒暑。 发白老态具,口讷很少谈话。 我陪小队来,猿鸟窥层岚。 道人方掩户,燕坐弥陀龛。 迎客不下山,送客出庵。 即之疑槁木,面目寒巉岩。 赠钱漠然谢,有若投诸潭。 微言岁计熟,收芋已满篮。 斯人未识字,岂必曾遍参。 所立偶自高,可儆佞与贪。 注释: - 辰山道人:这里指的是一个生活在辰山的道士。 - 道人何为者:询问道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 寒暑一破衫
程公岩 石室外甚狭,中广如毬场。 注释:石室的外面很狭窄,但中间宽敞得就像是一个球场那么大。 伟哉钜丽居,天造无栋梁。 注释:真是宏伟壮丽啊,它好像是上天特意为它建造的,没有用任何建筑支撑物。 严冬既深燠,盛夏尤虚凉。 注释:在严寒的冬天,这里也很温暖;到了炎热的夏天,这里却特别凉爽。 偶至不忍去,杖屦聊方羊。 注释:偶尔来到这里,我就不忍心离开,只好拄着拐杖和鞋,像一只羊羔一样悠闲自在。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4句: 环郭洞府多,所患在卑湿。 斯岩独虚敞,他境未易及。 穹如层屋构,广可百客集。 开窦送云出,扫壑延月入。 注释与赏析:这几句描写了佛子岩的独特之处。"环郭洞府多"意味着周边有许多洞穴。“所患在卑湿”指的是这里的潮湿问题。“斯岩独虚敞”表明这片岩石与众不同,显得空旷宽敞。“他境未易及”则表示这片岩石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
榕溪有隐者,幽事在溪曲。 榕溪有个隐者,他的幽雅的事情都发生在溪边。 治地可十亩,方整如弈局。 他治理的土地有一亩,形状像围棋的棋盘一样整齐。 始行入荆扉,渐进至茅屋。 他开始进入荆门,然后走进茅屋。 树之百盆兰,缭以万竿竹。 种了一百盆兰花,绕着一万多竿竹子。 解衣憩繁阴,拥鼻参微馥。 脱下衣服休息在浓荫下,鼻子吸入淡淡的香气。 主人闻客来,引避若骇鹿。 听到客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