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潜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辛弃疾所作的《和惠检阅惜别》。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1. 晚打西江渡。 - 在傍晚时分,我乘坐船渡过西江。 2. 便抬头、严城鼓角,乱烟深处。 - 我抬头望去,看到城门上响起了鼓声和号角声,远处烟雾缭绕。 3. 无限珠玑双手接,颇觉奚囊暴富。 - 无数的珠宝从天上掉下来,我伸手去接,感觉口袋突然变得很富有。 4. 强载月、空舟回去。 - 我勉强撑着月光
注释:丹崖上的白云,在天空中来来往往,流过江岸,吞吐着潮水。我所思念的人啊,他在哪里?茫茫的天地之间,时间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作品。诗人以白云为伴,在江畔舒蓼丛中瞻望啸圃独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首句写景,用丹崖白云的飘忽不定来比喻历史的无常;第二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历史命运的关切。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悟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鸥鹭水中洲”,鸥鸟和白鹭在水中的洲渚上栖止。鸥鹭,即鸥鹭。水中洲,水边沙洲。这一句是写景,鸥鹭栖息之处。 “夕阳天际流。”夕阳从天边流淌下来。夕阳,指夕阳西坠时的景象。这一句描绘出了夕阳斜照的景色,表现了夕阳西坠的美景
【注释】 谒金门·其二:词牌名,又名“忆秦娥”、“锦江春”。双调,六十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三仄韵。 汤怕老(汤:茶水):担心茶叶老了,泡不开。怕,害怕。老,指泡开时时间太长。 缓煮龙芽凤草:缓慢地煮制龙井芽和凤凰草。龙芽,即龙井茶的嫩芽。凤草,即凤凰茶的嫩茎叶。 七碗徐徐撑腹了:喝到第七碗时,感觉肚子渐渐被撑大。 卢家诗兴渺(卢家: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他的诗才已经凋零殆尽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解答这类题型,注意审清题目要求和关键词。如“水调歌头”“东皋”“田二顷”,这些关键词都是需要学生去记忆的,答题时一定要准确。另外还要注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泓澄”“阴森” “荷漪畔”“竹篱茅舍”“窗户”“不用”“新擘”“紫螯膏”“醉”等。 【答案】 (1)若说故园景,何止可消忧。 译文:如果说起家乡的景色,那又岂只是可以消除忧愁呢!
【译文】 到处是羊肠小道,回家的路安不安全? 从头仔细检查自己的身世,今天难道不是天意吗? 不说分封邦国,不说分符乡国,晚年还是保全自己。 只觉君王恩情重,老泪突然潸然。 谢东山,裴绿野,李平泉。 从现在起许我,攀附各位老人与他们并肩。 再得到十年的安乐,就了百岁的光景,这可不是空归田。 不要伤离别,姑且共醉于酒杯。 【注释】 水调歌头: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台城游”、“满江红”
诗句原文: 半饷西风暖换凉,岩花月魄衬云裳。 一杯旋擘翠橙香。 旧酝不妨排日醉,新篘尚可去时尝。 无何乡里是吾乡。 1. 诗意与背景 - 诗意解析: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温暖的秋风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从炎热到凉爽的转变,同时描述了一种宁静的美感,通过“岩花月魄衬云裳”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与和谐。 - 创作背景:此诗应作于诗人游览自然景观后,通过与自然景象的对话,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平和。 2
【注释】: 1.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凯歌”、“台城客子”等。 2. 预赋山中乐:预先为在山中作乐而准备的词。 3. 己未中秋:农历九月九日,即中秋节。 4. 老香堂:作者的书斋名。 5. 三堪乐:指能自得其乐。 6. 更:更加;何况。 7. 百无忧:一百个不担忧。 8. 山朋溪友:山中的友人、溪边的伙伴。 9. 争酬(chóu):争相敬酒。 10. 钓水肥鲜鳊鳜(pán jù)
诗句释义 1 秋已老:秋天已经过去,表示季节的变迁。 2. 又是败荷衰草:又到了荷花枯萎,草也凋零的季节。 3. 客子安排归棹了:指诗人决定回家休息。 4. 回头烟树渺:回头望去,只见烟雾缭绕中的树木模糊不清。 5. 檀板休教歌杳:不要弹奏音乐到深夜,因为天将亮了。 6. 金兽且教香绕:让炉中的香料燃烧,使房间弥漫香气。 7. 一醉秋堂秋夜悄:在秋天的晚上,我喝醉了,整个房间都静悄悄的。 8.
【注释】 今宵分破鹘沦秋:今宵,今夜;鹘,指雁;沦,落。 要向云中邀月,真个是呆头:要想在云中迎取明月。呆头,呆子、傻瓜。 风阵紧,电光流:风刮得正猛,闪电划过。 雨声飕:形容雨声急促。 嫦娥应道,未卜明年,是乐还愁:嫦娥一定会说,我不知来年是否还能快乐。 【赏析】 此篇为词人羁旅在外时所作,抒写自己漂泊异乡的寂寞心情。上片写景抒情,下片议论抒情。全词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