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注释等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应”二字,还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注解。 本题中的第一句“临皋道上停骖处”,其中“临皋”是地名(今安徽巢县东南),“道上”即指临皋道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张耒所作的一首游山诗。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游六王山” - 这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作者正在游览六王山。"游"字在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向往,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六王山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名词,代表了某种精神追求或理想之地。 第二句:“第一峰头纵大观” - “第一峰头”指的是六王山的最高处,“纵大观”则表达了站在山顶俯瞰群山的感觉
【注释】 画省:指中书省。龙:喻李中嵩,龙是皇帝的象征。今复离:现在又离开朝廷了。都门:京城的城门,这里借指李中嵩的住所。简书:书信。简,书信的一种,用竹管书写。遥怜:远远地爱怜你。云树:云和树,指故乡的景物。九千:泛指很多。彩笔:彩画的笔。风云万里:比喻仕途升迁远大。脱尘缁:摆脱世俗的束缚。归鸿:指南飞的大雁,传说雁能传书。 【赏析】 写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
注释: 1. 两腋翛翛生羽翰:两腋下生出翅膀般的羽毛,形容诗人身体强健。 2. 朗吟飞上百寻关:大声吟唱,声音传遍百丈高的山关。 3. 高声直欲呼阊阖:大声喊叫,声音直达皇宫的宫门,即天帝居住的阊阖宫。 4. 回首翻惊出世寰:回头一看,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凡间世界。 5. 守吏迎人趋道左:守卫官员迎接客人,在道路的左边。 6. 仙翁烧药卧云间:一位仙人在云端休息。 7. 官程无奈东征急
答程内翰年兄 谁将奇字问扬雄,司马凌云赋未工。 一夜秋堂成夙契,百年萍海聚浮踪。 论交莫厌家风薄,涉世翻惊俗态浓。 归去逢人如问讯,病夫心事寄冥鸿。 注释: - “谁将奇字问扬雄”,意指谁把奇特的字句向扬雄请教?这里可能是指某人向他询问有关文字或学问上的问题,希望他能给予指点或解答。 - “司马凌云赋未工”,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司马长卿)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子虚赋》《上林赋》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这首诗的注释和赏析如下: 诗句释义: - "山川自昔因人重,此地惟今我始游":自古以来,山川因其美丽而受到人们的珍视,现在,我才来到了这里,开始游览。 - "愈上高峰愈奇胜,不登绝顶不教休":越是向上攀登,山峰越显得奇特壮观,如果不登上山顶,我就不罢休。 - "云浮阴洞疑无际,人倚青天欲尽头":云雾缭绕的山洞似乎无边无际,人们站在高高的青天上,仿佛要走到尽头。 - "独立苍茫看元化
第一首: 长安陌上走红尘,杨子江头问去津。 满目莺花春欲尽,孤篷灯火夜常分。 注释:长安城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就像走在红尘里一样。杨子江头是长江的入海口,询问渡口在哪里?春天即将结束,到处都是鲜花和绿叶,但是夜晚的船篷总是被灯光照亮,使得夜晚也像白昼一样明亮。 第二首: 堪怜萍梗真无定,唯爱芝兰久不闻。 此别应须各努力,中原麟凤网罗频。 注释:我就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居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双石寺的景色。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 “古寺幽深一径通” —— 这一句描述了一座古老而幽静的寺庙,有一条通向深处的小径。 - “落花流水小桥东” —— 在小桥的东边有一片落花飘洒,流水潺潺的地方。 - “松巢老鹤三千丈,云绕仙坛十二重” —— 这个句子描绘了松树上的鹤巢高耸入云,周围缭绕着云彩,仿佛是一座仙坛。 - “我欲息机聊同榻
【注释】 野寺:指寺庙。高柳:高大的柳树。春流入:春天的水流进。乱畦:杂乱无序的菜地。山门:寺院大门。下马:骑马时把马拴在树下,放下刀叉之类的东西,然后下车进入。丛薄:《诗经》上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这里的“丛”是指草木丛生的地方,“薄”是草堆。乍闻鸡:忽然听到鸡叫声。古柏枝全屈:古松树枝干粗壮、盘曲如屈曲之状。半齐:指新长出的嫩芽和老松针长短不一。老僧迟客久:僧人等游客很久了。携手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以及炼字的赏析。“谒”是拜访,拜访的意思;“紫阳”指张载,字子厚,陕西眉县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本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诗人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至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张载的崇敬之情。 【答案】 译文: 一湾小溪上划着小舟,在九峰祠下仰观清光。 典谟训诰都是一家之学,礼乐文章四世传芳。 我道渊源从此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