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
【注释】 幽梦影 卷三 十七 1. 牡丹:指牡丹科植物。 2. 芍药:芍药花,又名将离草、将离枝。 3. 王:指王者,这里泛指尊贵者。 4. 相:指丞相,这里泛指尊贵者。 5. 南山之乔:南山的大树,比喻父亲。 6. 北山之梓:北山的大树,比喻儿子。 7. 荆之闻分而枯:荆条(桑叶)分叉后枯萎了。 8. 闻不分而活:荆条(桑叶)不分叉就活着。 9. 莲之并蒂:莲花的花瓣连在一起。 10.
【注释】 幽梦影:作者自署,即《幽梦影》的简称。卷三:是《幽梦影》一书的第三卷。二十一:指第二十一叶。 【译文】 情和才,这两个字,所以维持世界;才和情,这两个字,所以粉饰乾坤。 【赏析】 本篇以简洁的笔力勾勒出“情与才”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幽梦影》是一本集理学、禅学、佛学、诗学于一体的著作,作者张潮在书中多次引用孔子“才难”的思想。他认为,“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读懂全诗大意,然后结合注解、词句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最后指出其效果及作用。注意要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赏析,如“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一句中,“善读书者”是说善于读书的人,“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意思是:没有一样不是书籍的。“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把山、水、棋、酒、花
诗句:牛与马,一仕而一隐也;鹿与豕,一仙而一凡也。 译文:牛,就像默默无闻的官吏一样,任劳任怨,无论负荷多么沉重,也丝毫不言语,听凭主人的驱使,惟主人马首是瞻。而马,耕田,负重,奔驰样样可以做到,但其豪放不羁,不为世人所管束,就像隐居山中的名士,不被牢笼所束缚,所以将马比作隐士。鹿,就像神仙一样,寄籍山林,以草为食,饮山泉之水,生活与神仙相似。猪,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显得凡俗平庸
【注释】 青山:山的美姿;绿水:水的清波。借:凭借,依靠。乞:请求。 【赏析】 此句以“有”字领起,用两个“有”字构成对偶,说明山与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青山就没有绿水,没有绿水就没有青山。 第二联:“水惟借色于山,诗亦乞灵于酒。” 【注释】 惟:只。借:借助。酒:指美酒。乞:请求。 【赏析】 这句说水是借助青山的颜色来映衬的,诗也是向美酒求助而得到的灵感。 【韵译】 只有青山才有绿水,
【解析】 此词作于作者被贬潮州期间。上片“幽梦”二句,写梦中所见的宋人道学与晋代风流。下片写现实中的清官。 【答案】 译文:立身要效法宋代人的理学,做官须有晋代人那种风雅风度。 注释:“幽梦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一个薄片,由警幻仙子所制,其名《离骚》,共120回,其中“幽梦影”为第36回。“宋人”“晋代”均指南唐,“道学”指理学。“风流”指风度、气质。 赏析:
幽梦影 · 卷三 · 十八 豪杰易于圣贤,文人多于才子。 注释与赏析: “豪杰易于圣贤”指的是在古代社会,英雄豪杰往往具有非凡的能力和品德,而圣贤则更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修养。这句话反映出一种理想的境界,即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卓越的能力,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人多于才子”则揭示了文人和才子之间的差异。才子通常指有文艺天赋的人,而文人则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包含了文学、历史
【注释】 幽梦影:即《幽梦影》;卷三:即《幽梦影》的第三卷。官声采于舆论,豪右之口与寒乞之口,俱不得其真:官吏的言论,要取信于舆论;豪门贵族的言论和无赖之徒的言论,都不可能真实可信。花案定于成心,艳媚之评与寝陋之评,概恐失其实:评定案件要依据事实,而那些迎合时弊、粉饰太平的评论,往往都不符合实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清康熙年间所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咏叹“官声”、“舆论”和“花案”
【注释】 幽梦影:清代文学家沈复(1690-1759)的笔记小说,共三卷。二十:篇名。 【赏析】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散文集,共三卷。该书为笔记体小品文,以记叙、议论笔法为主,兼有抒情、写景,多采自然意象和典故,风格清丽俊雅。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感慨自己一生坎坷不平,历经艰难而写成的作品都浸透着作者的血与泪,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悲壮之气。 【译文】
园亭之妙在布局,不在雕绘 诗曰: 园亭之妙在邱壑布置, 不在雕绘琐屑。 屋脊墙头,雕砖镂瓦。 非不穷极工巧, 然未久即坏, 坏后极难修葺。 是何如朴素之为佳乎? 译文: 园林亭台的美妙之处在于其布局,而不是繁琐的雕刻和装饰。屋檐屋顶、墙壁上精细的砖雕和石刻,虽然做工精细,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很快便会破损,修复起来又费时费力。与其如此,不如保持它的朴素之美。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