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洛河清波上浮桥,南渡头边天晶散。 天晶万里如玉盘,散落在洛河的清波之上。 清晨看石濑(石濑:水边险要之处)的阳光,千万道光华闪烁。 黎明时分进入寒潭,水波映着朝阳却不流动。 一点微云升起,曙烟袅袅,行人络绎于南陌。 想将此情与君分享,复道秦关还远千里。 译文: 洛河清波上的浮桥,南边的渡口,晴朗的天穹下,万丈银河仿佛散落的玉石一样晶莹透亮。清晨的时候站在石濑边观赏阳光
【注释】: 鸾镜:铜镜。 晓含春:早晨的镜子里映出春天的景象。 蛾眉:眉毛像蚕蛾的双眉。 开□衣裳破:打开箱子衣服已经破了。 那堪:哪堪,哪能忍受。 为忆:为了思念。 杨叶:柳叶。 杨叶未能攀:杨树叶子还没有长到能够攀折的程度。 梅花:梅花尚未盛开。 迎前:在人前面迎着光。 含笑:微笑着。 着春衣:穿春天的衣服。 【赏析】: 《代秦女赠行人》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闺情诗。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天津桥下流淌的是春日的清泉,天津桥上的公子们则穿着华丽的锦衣。他们的马蹄在青石板路上回响,仿佛能听到远处青云之外飘来的彩霞。而那些公子们的身影在碧绿的水波中摇曳,犹如水中的倒影。 绿波荡漾如同翡翠般晶莹,青云离披如锦绣般的霞光。可惜这些公子的心,如同这杨柳一样,总是为别人伤心;而那些桃李花,则像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痛苦。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捣衣篇 - 诗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下的捣衣声。 - 翻译: Autumn Night, the sound of the drums at night. - 注释: "夜阑"(深夜),"瑟瑟"形容秋风的声音,"白风清"指夜晚的清风。 2. 燕山游子衣裳薄 - 诗意: 在燕山的游子,他的衣物因秋风变得薄弱。 - 翻译: The traveler in Yan
诗句翻译 -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秋来了,风瑟瑟地吹,一群马在胡地疾驰"。 -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严城的白天也不开放,埋伏的兵力在暗中失去联系"。 -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天子的庙堂前跪拜,将军从玉门出发"。 -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在伊洛之间有许多军队,有几千匹马"。 -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军队的门户压住了黄河,兵气直冲到太阳"。 - 平生怀伏剑
诗句解释: 1. 忆昔江南年盛时,平生怨在长洲曲。 - 回忆过去江南地区繁荣的时代。在这里"怨"指的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 2. 冠盖星繁湘水上,冲风摽落洞庭渌。 - “冠盖”可能是指官员或贵族的帽子,而“星繁”则形容人数众多。“湘水”是一条河,位于湖南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繁华的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3. 落花舞袖红纷纷,朝霞高阁洗晴云。 -
【注释】 1. 舣舟:把船系在岸边。乘潮去:趁涨潮的时机出发。维扬:扬州,古称。 2. 楚甸: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3. 洄溯:回游、逆流而上。经:经过。 4. 烟波:指江面水雾弥漫的景象。接:连接。两乡:指东乡和西乡。 5. 云明:云彩明朗。江屿:江中的小岛。 6. 浦树:指靠近江河边的树木。落花芳:指飘落的花瓣散发着芬芳。 【译文】 我乘着涨潮的东风,把船系在岸边,准备顺风远行了。
诗句释义 1 暮宿南洲草:在南方的草地上过夜。这里的“南洲”可能是一个地方名,而“草”则暗示了环境的简朴和自然之美。 2. 晨行北岸林:清晨时分,在北岸的树林中行走。这里的“北岸”可能是指某个地理或文化上的北方,而“林”则描绘了森林的氛围。 3. 日悬沧海阔:太阳高悬在辽阔的海洋之上。这里的“沧海”是大海的意思,而“阔”则强调了海洋的广阔无垠。 4. 水隔洞庭深:水面隔离了洞庭湖,使其显得深邃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江南春景的七言律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流畅婉丽。“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首联两句描绘出一幅江南早春的美丽图画,既写出了诗人对江南景色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春洲惊翡翠,朱服弄芳菲”第二联两句描写了江南春天里水鸟们嬉戏的场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画舫烟中浅
注释: - 暮春三月晴,维扬吴楚城。 - 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和地理位置。"暮春三月"指的是春天的末尾,而"晴"表示天气晴朗。"维扬州"是指现在的江苏扬州,古代称为"维扬"。"吴楚城"则是指位于江苏和浙江之间的古城。 - 城临大江汜,回映洞浦清。 - 这句诗描绘了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城临大江"指的是城墙靠近长江。"汜"是一种水流,可能指的是长江。"洞浦"是指河流旁的洞穴或小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