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虎丘记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诗中描述了剑泉的深度和悬崖峭壁的陡峭,以及千顷的云海和山峰。这些自然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饮酒作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景也面临着衰落的命运。
译文: 弟弟小修的诗作,散佚者甚多,仅存于此。我担心其作品再次散佚,故此刻之。弟弟自幼聪明,十岁余即著有《黄山》、《雪》二赋,洋洋洒洒近五千言,虽不皆佳妙,然刻画精细,仿效司马相如、太冲之法,视今之文人以矜重而自命不凡者,无以异也。然而弟弟自我贬低,弃置一旁。唯独喜欢阅读老子、庄周、列御寇等家之言,皆自行注疏,多言外之意,旁及西方之书、教外之语,研究备至。长成后,胆量开阔,见识明朗,豪迈自许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 盖:大概。盖弟:我的弟弟。盖弟即“吾弟”的倒文。 既:已经。 不得志:没有达到做官的愿望。 于时:在这个时候。 多感慨:有很多感慨。 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又喜欢奢侈华丽,不安心贫困窘迫,喜爱享受美好时光,不能忍受孤独寂寞。 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百金(一镒为十金,古代计算钱物的一种重量单位)到手,立刻全都耗尽,所以常常贫穷。 而沉湎嬉戏
诗句释义: -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表明古代诗歌和文学到了近代已经达到了极致。 - 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作者认为文学(尤其是诗)应当学习模仿历史上的高峰时期,即秦代和汉代的文学,以及唐代的巅峰时期。 - 剿袭模拟,影响步趋:指模仿他人或前人作品的行为,没有创新。 - 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当有人的作品与他人不同或不相似时,大家会批评是“野狐外道”。 -
古诗赏析如下: - 诗句解析: 1. “垂头再哭哭声哑”描绘了一个人在极度悲伤中无法言语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悲痛和无奈。 2. “长夜幽幽悲逝者”表达了对逝去者的深切哀悼和无尽的思念。 4. “破玉锤珠可惜人”使用了破碎的玉器和珍珠来象征逝者的珍贵,同时也表达了对其离去的惋惜。 5. “天何言哉无知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天命或自然法则的无力感,以及在面对无常时感到的困惑和无奈。 - 情感表达
诗句与译文 万楚《骢马》赏析 1. 诗歌原文 青骢马,九尺强。百金买,千金装。双蹄不着地,影灭如飞翔。 借问冶游郎,何为在他乡?下马立青捂,手提碧珊瑚。 千呼不相识,尽眼当盯廊。当垆岂不冶,褰衣愁晓露。 五步一停顿,十步一回顾。客从大梁来,赠我青鸾带。 交颈复同心,白石在青松。东家好秦女,西家荡冯子。 鸳鸯只爱毛翎好,那知水底有鹈鹕。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的心境
潼关题壁 官道上,尘昏昏。邮舍中,气煴煴。夹道如火益膏薪。 枯鱼失水噞其唇。华山君,岂不闻。濡笔雨,和墨云。 十丈莲焦玉女嗔。乘风自振潇湘裙。夜半浇我洗头盆。 注释: - 官道: 指通往潼关的官道 - 尘昏昏: 尘土飞扬的景象 - 邮舍: 古代驿站,供传递公文的地方 - 气煴煴: 气氛温暖而沉闷 - 夹道: 两边的道路 - 如火益膏薪: 形容道路两旁的景色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
我们来分析题目“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中的关键词和诗句。 1. “石公先生”,这是对一位名叫石公的人的称呼,可能是诗中的主要角色或诗人本人。 2. “汝生以郑为宅,以水为度。”,这里的“汝”指的是石公,“郑”可能是指他居住的城市或地方,“水”可能指的是他生活的方式或生活环境。 3. “眠龙痴蛟鞭其尾而不飞”,这里用“眠龙”、“痴蛟”来形容石公的生活状态,意为他在安静地生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它描述了一位在长安的友人去世,诗人怀念之情,以及他对这位逝去朋友的回忆和哀伤。 第一句“穷冬夜冷兰烟黑”,描绘了冬日寒冷的气氛和昏暗的光线,使人感到一种凄凉和孤独。 第二句“死字传来听不得”,表达了诗人听到关于朋友离世的消息时的震惊和悲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第三句“白日谁昉鬼射人,昏荒颇怪天如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助,以及对这种无常生命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诗人情感态度,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油江渡”三句:在油江渡口,诗人度过了二十年的光阴,五次渡过长江,到江都去送人。“五番”即五次。“驱上长安路”,指诗人送人后回到江都。“长安路”指京城之路。这一句是说诗人送别友人,自己又回到了京城。 “油江”二句:油江渡口,绿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