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时需要通读全句,了解大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句意和结构,然后根据问题作答。“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意思是:陨落的大星,是汉朝的丞相辞了天子归了天;看见那木像的魏都督,吓破了胆,丧了魂。这是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诗句,描写的是曹操登临碣石山时所见到的大海景象。 【答案】 (1)陨落的大星,是汉朝的丞相辞了天子归了天。(陨:坠落;大星
诗句: 1 正论间,忽报费祎到。孔明请入问之,祎曰:“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兵三路迎敌。满宠设计尽烧东吴粮草战具,吴兵多病。陆逊上表于吴王,约会前后夹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兵所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兵无功而退。” - 注释:诸葛亮在谈论间得知消息后,急忙叫来费祎询问详情。费祎汇报了曹操亲自带军到合淝,命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别进攻吴国的三个路线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四回 ·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译文: 诸葛亮去世。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在世时多次北伐中原,未能成功。临终前,他留下了许多教诲,嘱咐后人要继续他的事业。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接替了他的职位,继续带领军队北伐中原。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诸葛亮(孔明) - 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蜀汉的丞相。 司马懿 -
译文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中,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其遗命姜维和杨仪严守军令不得举哀,依法成殓。同时,魏延断后,退守各营寨。司马懿观天象,认为孔明诈死引自己出战,但最终决定不追。与此同时,在魏延梦中出现二角预示吉祥,而费祎则提醒其注意头上的“用”字,预示凶兆。 解析 诗句释义: - 第一句:"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描述了夜晚的情景
诗句: - 第一句:“汉相归天” - 第二句:“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译文: - 第一句:汉朝丞相去世,归于天地。 - 第二句:看到木像的魏都督感到恐惧。 注释: - “汉相归天”: 汉朝丞相去世,归于天地。这里指的是诸葛亮去世。 -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看到木像的魏都督感到恐惧。这句话描述的是夏侯霸看到孔明(司马懿误认)的木像后,心生畏惧。 赏析: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和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着重点字词语句来理解分析。 第一句“未知魏延性命如何”,是说:不知魏延的性命如何。魏延是蜀汉的大将,与诸葛亮齐名,在刘备入川后,他随刘备入川,并随刘备征讨南方诸郡。建兴七年(229年),魏延随诸葛亮南征,在五丈原(今陕西汉中市略阳县境内)驻兵,与司马懿对峙。建兴八年(230年),诸葛亮率军伐魏
诗句翻译及赏析 原诗句 却说孔明令高翔佯作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夏侯惠等不时截杀,半月之间,连胜数阵。司马懿见蜀兵屡败,心中欢喜。一日,又擒到蜀兵数十人。懿唤至帐下问曰:“孔明今在何处?”众告曰:“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今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懿备细问了,即将众人放去;乃唤诸将分付曰:“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营。汝等于明日,可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
【诗句】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 【译文】 送信人离去后,回到了五丈原,见到了诸葛亮。他详细地讲述了司马懿接受女子的头巾并阅读书信的情况,司马懿并未生气,而是询问了诸葛亮的起居和事务繁忙程度,并没有提到任何军事行动。诸葛亮叹息说:“他很清楚我的用意!” 【注释】 1. 使者:指送信的人。 2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中相关诗句及译文的逐句释义,并对每句进行注释: 1. 原文:孔明正与诸将商议征进,忽报有魏将来投降。 2. 译文:诸葛亮正在和众将领谈论出征的计划时,突然有人报告说有个魏国的将领要来投降。 3. 注释:此句描述了诸葛亮在军中处理事务时,接到了魏将投降的消息。 4. 原文:孔明唤入问之,答曰:“某乃魏国偏将军郑文也。 ” 5. 译文:孔明叫这个魏将进来并询问他的身份
诗句: 1. 且说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 2. 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