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诗一: 昔年孔明出祁山,北原渭桥下五寨。 木牛流马运粮草,暗渡渭滨破敌军。 译文一: 当年诸葛亮再次出征祁山,在北原渭桥下设立了五个大营,分为左右、中前、后四部分,并在剑阁到长安之间设置了十四个大营,分散驻扎军队,作为长久的计策。每天他都会派人侦察情况。突然报告说郭淮、孙礼率领陇西的军队在下北原安营扎寨。诸葛亮对众将领们说:“魏兵在下北原安营扎寨,是因为他们担心我会从这条路取道
诗句释义 - 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这是描述诸葛亮(孔明)决定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在五丈原(一个地名,可能是蜀汉的基地或重要战略地点)驻扎。 - 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诸葛亮多次派出使者挑战,但司马懿指挥下的魏国军队始终不出战。 - 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诸葛亮用一种策略,将巾帼(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和妇女的白色丧服作为礼物送给司马懿,以此表示自己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和平谈判。 -
【诗句】: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译文】: 上方谷的司马懿遭遇了困境,五丈原的诸葛亮在祈求神灵。 【注释】: - 上方谷:地名,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地,此处指蜀汉的军营。 - 司马受困:指司马懿在上方谷遭受困局或困境,可能是兵力不足或者被敌军围困。 - 五丈原: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西南,是古代著名的战场之一,也是诸葛亮北伐的起点。 - 诸葛禳星
诗句:却说高翔回见孔明,说魏兵抢夺木牛流马各五六匹去了。 译文:这时有人报告给诸葛亮,说是魏国的士兵抢走了木牛流马五六匹。 注释:高翔(人名),魏兵(指魏国的军队),抢夺(夺取)。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诸葛亮得知魏国士兵抢走木牛流马后的反应。他先是微微一笑,然后告诉高翔:“我正等着他们来抢呢。”这里的“我”指的是自己,暗示了他对木牛流马的自信和期待。同时
诗句: - 且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入寨告司马懿曰:“今蜀兵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为久计;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懿曰:“此必又是孔明之计。” - 二人曰:“都督若如此疑虑,寇敌何时得灭?我兄弟二人,当奋力决一死战,以报国恩。” - 懿曰:“既如此,汝二人可分头出战。” - 遂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引五千兵去讫。 - 懿坐待回音。 译文: - 且说夏侯惠
``` 早有细作报知魏主,说吴兵已动,须用提防。魏将闻之,皆要出战。魏主素知陆逊之才,谕众将曰:“陆逊有谋,莫非用诱敌之计?不可轻进。”众将乃止。数日后,哨卒报来:“东吴三路兵马皆退矣。”魏主未信,再令人探之,回报果然尽退。魏主曰:“陆逊用兵,不亚孙、吴。东南未可平也。”因敕诸将,各守险要,自引大军屯合淝,以伺其变。 ``` 解析: 诗句表达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孔明)对魏军采取的策略
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 ("忽然有一天,长史杨仪来报告说:“现在所有的粮食都在剑阁,人们和牛马一起搬运不方便,怎么办?”"):"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 '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
诗句及译文 第一百十二回: ``` 却说魏将岑威引军驱木牛流马,装载粮米,正行之间,忽报前面有兵巡粮。岑威令人哨探,果是魏兵,遂放心前进。两军合在一处。忽然喊声大震,蜀兵就本队里杀起,大呼:“蜀中大将王平在此!”魏兵措手不及,被蜀兵杀死大半。岑威引败兵抵敌,被王平一刀斩了,余皆溃散。王平引兵尽驱木牛流马而回。败兵飞奔报入北原寨内。郭淮闻军粮被劫,疾忙引军来救。王平令兵扭转木牛流马舌头
诗句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但见树林之东,落下金盔一个。廖化取盔捎在马上,一直望东追赶。原来司马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却反向西走去了。 译文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击败,他孤身一人骑马逃走,逃进了密林中。张翼命令士兵停下
这首诗是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翻译,以及相关的关键词注释。 【译文】: 第二天,哨兵报告陆逊。陆逊召集将领们商议说:“我要向主上上表,请求撤掉新城的围困,切断魏军的退路,然后带领部队进攻他们的前方。这样他们前后无法抵挡,一鼓作气就能破敌。”将领们都佩服他的话。陆逊立即写好奏章,派一位小兵秘密地送往新城。小兵领命后,带着奏章前往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