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哨军报知陆逊。逊集诸将议曰:“吾当作表申奏主上,请撤新城之围,以兵断魏军归路,吾率众攻其前:彼首尾不敌,一鼓可破也。”众服其言。陆逊即具表,遣一小校密地赍往新城。小校领命,赍着表文,行至渡口,不期被魏军伏路的捉住,解赴军中见魏主曹睿。睿搜出陆逊表文,览毕,叹曰:“东吴陆逊真妙算也!”遂命将吴卒监下,令刘劭谨防孙权后兵。却说诸葛瑾大败一阵,又值暑天,人马多生疾病;乃修书一封,令人转达陆逊,议欲撤兵还国。逊看书毕,谓来人曰:“拜上将军:吾自有主意。”使者回报诸葛瑾。瑾问:“陆将军作何举动?”使者曰:“但见陆将军催督众人于营外种豆菽,自与诸将在辕门射戏。”瑾大惊,亲自往陆逊营中,与逊相见,问曰:“今曹睿亲来,兵势甚盛,都督何以御之?”逊曰:“吾前遣人奉表于主上,不料为敌人所获。机谋既泄,彼必知备;与战无益,不如且退。已差人奉表约主上缓缓退兵矣。”瑾曰:“都督既有此意,即宜速退,何又迟延?”逊曰:“吾军欲退,当徐徐而动。今若便退,魏人必乘势追赶:此取败之道也。足下宜先督船只诈为拒敌之意,吾悉以人马向襄阳而进,为疑敌之计,然后徐徐退归江东,魏兵自不敢近耳。”瑾依其计,辞逊归本营,整顿船只,预备起行。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
这首诗是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翻译,以及相关的关键词注释。
【译文】:
第二天,哨兵报告陆逊。陆逊召集将领们商议说:“我要向主上上表,请求撤掉新城的围困,切断魏军的退路,然后带领部队进攻他们的前方。这样他们前后无法抵挡,一鼓作气就能破敌。”将领们都佩服他的话。陆逊立即写好奏章,派一位小兵秘密地送往新城。小兵领命后,带着奏章前往渡口。不料被魏军伏兵捉住,解到城中见魏主曹睿。魏主查看了奏章,赞叹道:“东吴的陆逊真是妙算!”于是命令将吴军监视好,让刘劭小心防备孙权的后路。这时,诸葛瑾已经大败了一场,又逢暑天,军中多生病,于是他写一封信让人转告陆逊,想撤回国内。陆逊看过信后对来人说:“拜上将军:我有主意。”使者回报给诸葛瑾。诸葛瑾问:“陆将军做什么行动?”使者说:“只见陆将军在军营外面种豆菽,还在营门射箭游戏。”诸葛瑾大吃一惊,亲自去陆逊营中,与陆逊相见,问:“现在曹睿亲自来了,兵力很多,都督您怎么抵御呢?”陆逊说:“我之前派人向主上上表,没想到被人抓住。既然计谋被敌人知道,我们就没有必要再战了,不如撤退。我已经派人给主上上表,慢慢后退。”诸葛瑾说:“都督既然有这个打算,就应该赶快撤退,为什么又拖延呢?”陆逊说:“我军要撤退,就慢慢地动起来。如果现在就撤退,魏军一定会趁机追击我们;这是招致失败的方法。您应该先监督船只假装抵抗的样子,我则率军向襄阳前进,制造迷惑敌人的机会,然后再缓慢后退回到江东,这样魏兵就不会逼近了。”诸葛瑾依从他的计策,辞别陆逊回到本营,整顿船只,准备出发。陆逊整顿军队,显示声势,朝襄阳方向进发。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陆逊在面临强敌曹魏时的战略决策过程。通过陆逊与诸葛瑾之间的对话和行动展示其机智过人、善于应变的策略。陆逊先是利用敌人的疏忽泄露了自己的计划,接着巧妙地建议撤退以保全实力,并设计诱敌深入的计划,体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智慧。同时通过诸葛瑾的反应及后续的行动,展现了三国乱世中将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战争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