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主簿杨颙谏曰:“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窃以为不必。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仆执耕,婢典爨,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失为家主之道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司马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众皆垂泪。自此孔明自觉神思不宁。诸将因此未敢进兵。却说魏将皆知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受之不战。众将不忿,入帐告曰:“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雄。”懿曰:“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众将俱忿怒不平。懿曰:“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众皆允诺。懿乃写表遣使,直至合淝军前,奏闻魏主曹睿。睿拆表览之。表略曰:“臣才薄任重,伏蒙明旨,令臣坚守不战,以待蜀人之自敝;奈今诸葛亮遗臣以巾帼,待臣如妇人,耻辱至甚!臣谨先达圣聪:旦夕将效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臣不胜激切之至!”
【诗句】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
【译文】
送信人离去后,回到了五丈原,见到了诸葛亮。他详细地讲述了司马懿接受女子的头巾并阅读书信的情况,司马懿并未生气,而是询问了诸葛亮的起居和事务繁忙程度,并没有提到任何军事行动。诸葛亮叹息说:“他很清楚我的用意!”
【注释】
- 使者:指送信的人。
- 五丈原: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眉县。这里是诸葛亮驻守的地方。
- 巾帼:古代对妇女的称呼。
- 书札:书信。
- 丞相: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 寝食:睡眠和饮食。
- 烦简:事务的繁简程度。
- 主簿:官名,负责文书工作或处理政务的官职。
- 杨颙:诸葛亮的亲信,曾任丞相府主簿。
- 三公:古代官名,指太师、太傅、太保。此处用以比喻有才能但不愿参与政治的人。
- 丙吉:汉代大臣,曾为宰相,因关心民生而闻名。
- 坐而论道:坐着讨论理论问题。
- 作而行之:行动起来实践自己的理论。
- 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形容言行一致的人,被称赞为有道德修养的人或贤人。
- 牛喘:牛在生病时呼吸急促。这里用来比喻司马懿故意拖延战事,以免给敌人造成损失。
- 丙吉忧牛喘:丙吉担忧的是牛因为疾病而喘息。
- 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意思是陈平不了解国家的财政状况。
- 主者:主人,负责人。
- 巾帼女衣:指女子所穿的头巾和衣服。
- 不战:不发起战争。
- 激切:感情热烈而恳切。
- 报朝廷之恩:报答皇帝的恩情。
- 雪三军之耻:洗刷军队的耻辱。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描写,通过送信人和杨颙的对话,展现了诸葛亮在面对司马懿的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内心的坚定。诸葛亮通过智慧和策略,让司马懿没有发动战争,体现了他的高超智慧和深谋远虑。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对国家责任的担当和对敌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