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诗句:却说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 译文:这时,魏国的皇帝曹睿命令张郃担任先锋,并与司马懿共同出征。 注释:曹睿,即魏主(帝王),是当时魏国的统治者。张郃,字文远,是曹操麾下的一位名将,因其勇猛善战而著称。司马懿(字仲达)则是魏国另一位著名的谋士和政治家,以其深谋远虑和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闻名。“征”在这里指的是对外的战争或军事行动。街亭,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中部。 赏析
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描绘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智取魏国将领王朗的一幕。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plaintext 三国演义 · 第九十三回 ·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 - 注释:这里的关键词是“王朗”,他因被诸葛亮说服而归降
【注释】: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字孔明。 祁山:地名,在今陕西境内。 李严:东吴的将领,后投降蜀汉。 李丰:李严的儿子,来报喜。 孟达:蜀汉将领,曾降魏后复叛蜀。 曹丕:曹操的儿子,曹魏的建立者。 骏马金珠:指丰厚的赏赐。 散骑常侍:官名,负责皇帝的出使和接待外宾。 新城太守:官职名称,管理某地区的行政。 上庸、金城:两处地名,是孟达所镇守的地方。 曹睿:曹魏的第三位皇帝,即曹髦。 心腹人
诗句 孔明看毕,掷书于地而顿足曰:“孟达必死于司马懿之手矣!” 译文 诸葛亮看完之后,把书信丢在地上,然后跺脚说:“孟达必定死在司马懿的手里。” 注释 - 孔明: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和发明家。 - 掷书于地:将书扔在地上的动作,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失望或愤怒。 - 顿足:跺脚,表示极度的愤怒或失望。 - 孟达: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 司马懿:即司马昭
【诗句】 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译文】 不知道战斗的结果如何,请继续阅读下文。 【注释】 1. 未知胜负如何 - 此句表达了一种对未知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好奇心理。 2. 且看下文分解 - 此句表示要继续阅读下文的内容,以便了解后续的发展或结局。 【赏析】 这句诗通过表达对未知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好奇心,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氛围。同时
诗句 - 崔谅提兵向南安大路进发,遥望见火光冲天,催兵星夜前进,离南安尚有五十余里,忽闻前后喊声大震。 译文 - 崔谅带领军队向南安的大路进发,远远地就看到了火焰冲天。他催促士兵加快脚步,只走了大约五十里就听到了前后的喊叫声,哨马报告说前面有敌军阻挡去路,后面又有张苞的部队杀来!安定的士兵四散逃窜。崔谅大吃一惊,于是率领手下一百多人,向小路奋力死战,才得以逃脱,赶回了安定城。 注释 -
诗句释义及译文: ``` 是时十二月终,果然天降大雪。姜维引军出,越吉引铁车兵来。姜维即退走。羌兵赶到寨前,姜维从寨后而去。羌兵直到寨外观看,听得寨内鼓琴之声,四壁皆空竖旌旗,急回报越吉。越吉心疑,未敢轻进。雅丹丞相曰:“此诸葛亮诡计,虚设疑兵耳。可以攻之。”越吉引兵至寨前,但见孔明携琴上车,引数骑入寨,望后而走。羌兵抢入寨栅,直赶过山口,见小车隐隐转入林中去了。雅丹谓越吉曰:“这等兵虽有埋伏
【诗句】 却说魏先锋曹遵、朱赞黄昏离寨,迤逦前进。二更左侧,遥望山前隐隐有军行动。曹遵自思曰:“郭都督真神机妙算!”遂催兵急进。到蜀寨时,将及三更。曹遵先杀入寨,却是空寨,并无一人。料知中计,急撤军回。 ``` 【译文】 据说魏国的先锋曹遵、朱赞在黄昏时分离开营地,一路向前行进。到了半夜左右,远远地看见山前面隐隐约约有军队活动。曹遵心里想道:“曹都督真是智谋过人啊。”于是催促士兵加快行军速度
诗: ``` 西羌铁车兵,诸葛亮乘雪破。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魏军败退长安路。 ``` 译文: 当冬季的大雪覆盖了西羌大地时,蜀国的诸葛亮利用这个机会诱使敌军陷入自己设下的陷阱之中。他巧妙地将敌军引入了事先准备的坑堑之中,导致西羌铁车兵全军覆没。与此同时,魏国的先锋曹遵和朱赞在追击中被蜀军的伏兵所阻,最终英勇战死。曹真见状,意识到形势不妙,不得不放弃继续追击的计划。 赏析:
诗句: ```却说郭淮谓曹真曰:“西羌之人,自太祖时连年入贡,文皇帝亦有恩惠加之;我等今可据住险阻,遣人从小路直入羌中求救,许以和亲,羌人必起兵袭蜀兵之后。吾却以大兵击之,首尾夹攻,岂不大胜?” 真从之,即遣人星夜驰书赴羌。 ``` 译文: 郭淮对曹真说:“西羌的百姓,自太祖时期每年来朝贡,文帝也有恩惠加在他们身上。我们如今可以占据险要的位置,派人从小路直接进入羌中求救,答应与他们和亲。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