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孔明以扇指曹真曰:“吾不逼汝。汝可整顿军马,来日决战。”言讫回车。于是两军皆退。曹真将王朗尸首,用棺木盛贮,送回长安去了。副都督郭淮曰:“诸葛亮料吾军中治丧,今夜必来劫寨。可分兵四路:两路兵从山僻小路,乘虚去劫蜀寨;两路兵伏于本寨外,左右击之。”曹真大喜曰:“此计与吾相合。”遂传令唤曹遵、朱赞两个先锋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一万军,抄出祁山之后。但见蜀兵望吾寨而来,汝可进兵去劫蜀寨。如蜀兵不动,便撤兵回,不可轻进。”二人受计,引兵而去。真谓淮曰:“我两个各引一枝军,伏于寨外,寨中虚堆柴草,只留数人。如蜀兵到,放火为号。”诸将皆分左右,各自准备去了。却说孔明归帐,先唤赵云、魏延听令。孔明曰:“汝二人各引本部军去劫魏寨。”魏延进曰:“曹真深明兵法,必料我乘丧劫寨。他岂不提防?”孔明笑曰:“吾正欲曹真知吾去劫寨也。彼必伏兵在祁山之后,待我兵过去,却来袭我寨;吾故令汝二人,引兵前去,过山脚后路,远下营寨,任魏兵来劫吾寨。汝看火起为号,分兵两路:文长拒住山口;子龙引兵杀回,必遇魏兵,却放彼走回,汝乘势攻之,彼必自相掩杀。可获全胜。”二将引兵受计而去。又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一军,伏于祁山要路;放过魏兵,却从魏兵来路,杀奔魏寨而去。”二人引兵受计去了。又令马岱、王平、张翼、张嶷四将,伏于寨外,四面迎击魏兵。孔明乃虚立寨栅,居中堆起柴草,以备火号;自引诸将退于寨后,以观动静。
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描绘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智取魏国将领王朗的一幕。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三国演义 · 第九十三回 ·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 注释:这里的关键词是“王朗”,他因被诸葛亮说服而归降。“气满胸膛”形容王朗听到消息后的情绪激动和愤怒。“骂死老奸臣”是对曹真(曹魏的一名将领)的评价,暗示诸葛亮用言语击败了他。
孔明以扇指曹真曰:“吾不逼汝。汝可整顿军马,来日决战。”言讫回车。于是两军皆退。
- 注释:这里的关键词是“孔明”和“曹真”。成语“言讫回车”意味着在说话结束后转身返回。“两军皆退”说明双方军队都撤退了。
曹真将王朗尸首,用棺木盛贮,送回长安去了。副都督郭淮曰:“诸葛亮料吾军中治丧,今夜必来劫寨。可分兵四路:两路兵从山僻小路,乘虚去劫蜀寨;两路兵伏于本寨外,左右击之。”
- 注释:这里的关键词是“曹真”、“王朗”、“郭淮”。曹真将王朗的尸体用棺材装载并运回了长安。副都督郭淮认为诸葛亮可能会利用曹真的军队处理丧事的机会来袭击他们的营地。
曹真大喜曰:“此计与吾相合。”遂传令唤曹遵、朱赞两个先锋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一万军,抄出祁山之后。但见蜀兵望吾寨而来,汝可进兵去劫蜀寨。如蜀兵不动,便撤兵回,不可轻进。”二人受计,引兵而去。
- 注释:这里的关键词是“曹真”、“曹遵”和“朱赞”。他们三人被召集起来商讨计划,并被告知如果看到蜀军向他们的军营移动,就要前去袭击。如果蜀军没有反应或撤退,则撤退。
真谓淮曰:“我两个各引一枝军,伏于寨外,寨中虚堆柴草,只留数人。如蜀兵到,放火为号。”诸将皆分左右,各自准备去了。
- 注释:这里的关键词是“曹真”、“曹淮”和“放火”。曹真告诉郭淮,他和另一位将领将带领一支军队在营地周围进行埋伏,并在营地中留下少量士兵作为诱饵。如果蜀军接近,他们会点燃周围的柴草作为信号。
魏延进曰:“曹真深明兵法,必料我乘丧劫寨。他岂不提防?”孔明笑曰:“吾正欲曹真知吾去劫寨也。彼必伏兵在祁山之后,待我兵过去,却来袭我寨;吾故令汝二人,引兵前去,过山脚后路,远下营寨,任魏兵来劫吾寨。汝看火起为号,分兵两路:文长拒住山口;子龙引兵杀回,必遇魏兵,却放彼走回,汝乘势攻之,彼必自相掩杀。可获全胜。”二将引兵受计而去。
- 注释:这里的关键词是“曹真”、“魏延”和“孔明”。魏延询问是否被诸葛亮识破他们的计划,但诸葛亮笑着回答,正是为了试探曹真的防备心理。他让两位将军带领部队前往预定地点,并在那里制造混乱,然后分兵两路应对可能的攻击。
二将引兵受计而去。又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一军,伏于祁山要路;放过魏兵,却从魏兵来路,杀奔魏寨而去。”二人引兵受计去了。
- 注释:这里的关键词是“关兴”和“张苞”。他们被召集起来,被告知要在祁山的关键位置埋伏,然后假装放过魏军,实际上却在背后发起攻击。
又令马岱、王平、张翼、张嶷四将,伏于寨外,四面迎击魏兵。孔明乃虚立寨栅,居中堆起柴草,以备火号;自引诸将退于寨后,以观动静。
- 注释:这里的关键词是“马岱”、“王平”、“张翼”和“张嶷”。诸葛亮让他们四人在营地外部进行埋伏,并采取四面围攻的策略。同时,他自己则留在营地后方观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