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魏先锋曹遵、朱赞黄昏离寨,迤逦前进。二更左侧,遥望山前隐隐有军行动。曹遵自思曰:“郭都督真神机妙算!”遂催兵急进。到蜀寨时,将及三更。曹遵先杀入寨,却是空寨,并无一人。料知中计,急撤军回。寨中火起。朱赞兵到,自相掩杀,人马大乱。曹遵与朱赞交马,方知自相践踏。急合兵时,忽四面喊声大震,王平、马岱、张嶷、张翼杀到。曹、朱二人引心腹军百余骑,望大路奔走。忽然鼓角齐鸣,一彪军截住去路,为首大将乃常山赵子龙也,大叫曰:“贼将那里去?早早受死!”曹、朱二人夺路而走。忽喊声又起,魏延又引一彪军杀到。曹、朱二人大败,夺路奔回本寨。守寨军士,只道蜀兵来劫寨,慌忙放起号火。左边曹真杀至,右边郭淮杀至,自相掩杀。背后三路蜀兵杀到:中央魏延,左边关兴,右边张苞,大杀一阵。魏兵败走十余里,魏将死者极多。孔明全获大胜,方始收兵。曹真、郭淮收拾败军回寨,商议曰:“今魏兵势孤,蜀兵势大,将何策以退之?”淮曰:“胜负乃兵家常事,不足为忧。某有一计,使蜀兵首尾不能相顾,定然自走矣。”正是:可怜魏将难成事,欲向西方索救兵。
【诗句】
却说魏先锋曹遵、朱赞黄昏离寨,迤逦前进。二更左侧,遥望山前隐隐有军行动。曹遵自思曰:“郭都督真神机妙算!”遂催兵急进。到蜀寨时,将及三更。曹遵先杀入寨,却是空寨,并无一人。料知中计,急撤军回。
【译文】
据说魏国的先锋曹遵、朱赞在黄昏时分离开营地,一路向前行进。到了半夜左右,远远地看见山前面隐隐约约有军队活动。曹遵心里想道:“曹都督真是智谋过人啊。”于是催促士兵加快行军速度。当他们到达蜀国的营地时,天已经快亮了。曹遵率先冲进营寨,却发现里面没有人。他料定自己中了计策,急忙撤军回去。这时营内起火,朱赞率兵赶到,双方开始自相残杀,混乱不堪。曹遵和朱赞在混战中交上了马,才意识到互相践踏。正在此时,他们合兵一处,忽然四周响起震天动地的喊声,王平、马岱、张嶷、张翼等人率领的军队杀了出来。曹遵和朱赞带领一百多名亲信骑兵向大路奔逃。突然鼓角齐鸣,一支军队堵住了他们的去路,为首的大将是常山赵子龙。赵子龙大声喝斥道:“贼将们往哪里走?你们赶快受死吧!”曹遵和朱赞拼命夺路而逃。突然间喊声再次响起,魏延又带一队人马杀了过来。曹遵、朱赞被打得大败,拼命逃跑回自己的营地。守护营寨的士兵以为是蜀国军队来劫营,急忙点燃火把。左边的曹真率军杀到,右边的郭淮也杀来,两路人马互相厮杀。曹真、郭淮身后三路蜀军杀到:中央是魏延,左边是关兴,右边是张苞,他们一起冲锋猛砍。魏军大败逃走十多里,阵亡士兵极多。孔明取得全胜后,方才收兵。曹真、郭淮收拾败军回到自己的营地,商量对策说:“现在魏军势单力薄,蜀军势力强大,我们该如何退敌?”郭淮说:“战争胜负乃兵家常事,不足为忧。我有一个计策,可以让蜀军首尾不能相顾,一定能让他们自行退走。”
【注释】
- 却说:这里是引用三国时期的成语,指对前文所提到的事件进行概括或评价。
- 霹雳:形容声音巨大、震撼人心。
- 神机妙算:形容非常巧妙、高明的计谋。
- 归降:投降。
- 骂死:形容非常愤怒的斥责。
- 空寨:无敌军防守的营寨。
- 放起:点燃。
- 号火:烽火,古代传递军情的信号之一。
- 魏延:即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与蜀汉的诸葛亮有深厚的友谊。
- 关兴:即关兴,三国时期魏国将领,随曹操征讨荆州有功,封都亭侯。
- 张苞:即张苞,三国时期魏国将领,随曹操征讨孙权有功,被封为都亭侯。
- 蜀兵:此处指刘备领导的蜀汉军队。
- 收兵:结束战事,撤回。
- 将(jiāng)何策以退之:意指“有什么办法可以退却敌人”。
- 索救兵:请求援助军队。
”`
【赏析】
本诗通过生动描绘三国时期蜀魏两国之间的战斗情景,体现了战争中智谋、勇气和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对曹遵、朱赞等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战斗中的智慧和勇猛精神,同时揭示了战场上的激烈冲突和残酷现实。此外,诗中的“神机妙算”“首尾不能相顾”等词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智慧战术和战略眼光的高度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是研究三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