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这首诗的原文是: ```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晋帝司马炎,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那七庙?汉征西将军司马钧,钧生豫章太守司马量,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隽生京兆尹司马防,防生宣帝司马懿,懿生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是为七庙也。大事已定,每日设朝计议伐吴之策。正是:汉家城郭已非旧,吴国江山将复更。 未知怎生伐吴,且看下文分解。 ```
【三国】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曹操曾言“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乎”,何曾问及天下大业,司马炎答曰:“孤父王比之曹公何如?”贾充答曰:“操虽功盖华夏,下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子丕继业,差役甚重,东西驱驰,未有宁岁。后我宣王、景王,累建大功,布恩施德,天下归心久矣。”裴秀亦说:“文王并吞西蜀,功盖寰宇,岂可与曹公相提并论。” 钟会请姜维计议收邓艾,姜维曰:“宜先令监军卫瓘收艾
译文 炎喜(曹操)大喜,次日(第二天)带剑进入内宫。此时(此时是曹操掌权期间),魏主曹奂连日不曾设朝,心神恍惚,举止失措(曹奂对朝政失去了控制)。炎直入后宫(曹操直接闯入后妃居住的地方),奂慌下御榻而迎(曹奂惊慌地下跪迎接)。炎坐毕,问曰:“魏之天下,谁之力也?”奂曰:“皆晋王(指曹操的儿子曹丕)父祖之赐耳。”炎笑曰:“吾观陛下,文不能论道(文化水平低,无法谈论治国之道)
译文 钟会请姜维商议收捕邓艾之策。 诗句 却说钟会请姜维计议收邓艾之策。 维曰:“可先令监军卫瓘收艾。 若早来归,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 随备槛车两乘,星夜望成都而来。 比及鸡鸣,艾部将见檄文者,皆来投拜于卫瓘马前。 时邓艾在府中未起。 瓘引数十人突入大呼曰:“奉诏收邓艾父子!” 艾大惊,滚下床来。 瓘叱武士缚于车上。其子邓忠出问,亦被捉下,缚于车上。府中将吏大惊,欲待动手抢夺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译文与赏析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叙述了蜀汉灭亡前后的一系列动荡局势。在魏景元五年,即咸熙元年春季三月,吴国将领丁奉见蜀汉已亡,便收兵返回吴国。中书丞华覈向孙休进言,认为司马昭即将讨伐吴国,建议加强防御。孙休听从其言,命陆逊之子陆抗为镇东大将军,守江口;左将军孙异守南徐诸处隘口;沿江一带,屯兵数百营,由老将丁奉总督,以防魏兵
```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后主至洛阳时,司马昭已自回朝。昭责后主曰:“公荒淫无道,废贤失政,理宜诛戮。”后主面如土色,不知所为。文武皆奏曰:“蜀主既失国纪,幸早归降,宜赦之。”昭乃封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子刘瑶及群臣樊建、谯周、郤正等,皆封侯爵。后主谢恩出内。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时霍弋探听得后主受封,遂率部下军士来降。次日
诗句:却说朝中大臣因昭收川有功,遂尊之为王,表奏魏主曹奂。时奂名为天子,实不能主张,政皆由司马氏,不敢不从,遂封晋公司马昭为晋王,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 译文:这时朝廷中的大臣们认为司马昭在平定蜀国后立下了大功,因此尊他为王,并向魏主曹奂上表奏请。然而曹奂虽然名义上是天子,但实际上并不能掌控朝政,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中。因此,他不得不听从司马昭的请求,封他为晋王
【原诗】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却说邓艾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等各领州郡;又于绵竹筑台以彰战功,大会蜀中诸官饮宴。艾酒至半酣,乃指众官曰:“汝等幸遇我,故有今日耳。若遇他将,必皆殄灭矣。”多官起身拜谢。忽蒋显至,说姜维自降钟镇西了。艾因此痛恨钟会。遂修书令人赍赴洛阳,致晋公司马昭。昭得书视之。书曰:“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
【诗句】: ```艾闻之,谓师纂、邓忠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汝二人再不取胜,必当斩首!”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直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往来杀有数十番,魏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师纂、邓忠中伤而逃。瞻驱士马随后掩杀二十余里,扎营相拒。师纂、邓忠回见邓艾,艾见二人俱伤,未便加责,乃与众将商议曰:“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
【诗句】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译文】假装投降的计谋成了空话,重用旧臣的策略如同照葫芦画瓢。 【注释】“假投降”:指的是表面表示接受投降,实则另有所图的行为。“巧计成虚话”:比喻表面上的花言巧语,最终无法实现目标,反而成了无用的话语。“再受禅”:指的是重新接受帝位,这里特指曹髦(司马师之子)在曹魏末年试图自立为帝,但被司马懿击败后再次接受皇位。“依样画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