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第一百一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诗句原文: > 却说钟会请姜维问曰:“吾夜梦大蛇数千条咬吾,主何吉凶?”维曰:“梦龙蛇者,皆吉庆之兆也。”会喜,信其言,乃谓维曰:“器仗已备,放诸将出问之,若何?”维曰:“此辈皆有不服之心,久必为害,不如乘早戮之。”会从之,即命姜维领武士往杀众魏将。维领命,方欲行动,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苏。忽报宫外人声沸腾
``` 诗句:百年之寇,未可尽服;方今春水泛涨,难以久住。可俟来春,更为大举。 译文:百年的贼寇,不能全部消灭;当前正值春季河水泛滥,难以长期停留。可以等到明年春天,再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关键词:百年之寇,未可尽服;方今春水泛涨,难以久住。 注释:这里的“百年之寇”,是指百年来的贼寇,无法全部消灭。而“方今春水泛涨,难以久住”则是说当前正值春季,河水泛滥严重,不适合长时间停留。 赏析
羊祜的《荐杜预老将献新谋》是一首表达对国家统一和安定愿望的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诗句解读: - “夫期运虽由天所授,而功业必因人而成。”:此句指出天命虽然赋予国家的繁荣与衰败,但最终成就这些功业的是人的努力。 - “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这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优势与劣势,强调了当前晋国的强大和对敌人的挑战。 -
``` 今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昔汉室既衰,三家鼎立;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臣愚但为陛下惜国家耳。武昌土城险瘠,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此足明民心与天意也。今国无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渐;官吏为苛扰,莫之或恤。大帝时,后宫女不满百;景帝以来,乃有千数;此耗财之甚者也。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
诗句: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 译文:清晨我登上高处眺望,感慨那些曾经的晋臣。那古碑已经零落,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岘山间。 关键词注释: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晋臣:指前蜀的王建,他与孟昶一起称帝,国号大成。公元九一五年五月,孟昶降于王建。王建即位后,尊孟昶为太师。公元九二一年,王建改元“乾化”,史称“前蜀”。 赏析:诗中的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望着远方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中,晋王览杜预的奏疏后,决定停止军事行动,转而与张华下棋来消磨时间。此决策显示了晋王对形势的冷静分析以及他对军事和政治的深思熟虑。接下来将详细解析这一策略及其背后的考量。 晋王之所以选择暂时停战,是基于对当前军事态势的精准判断。杜预的奏疏中提到了一个关键的战略点:孙皓虽然声势浩大,但在连续的征战后,其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这种分析表明,孙皓的军队可能不会立即反击
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题目为“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一日,羊祜引诸将打猎,正值陆抗亦出猎。羊祜下令:「我军不许过界。」众将得令,止于晋地打围,不犯吴境。陆抗望见,叹曰:「羊将军兵有纪律,不可犯也。」日晚各退。 - 释义:有一天,羊祜带领军队出去打猎,正好碰到陆抗也在打猎。羊祜命令士兵们:“我们的军队不要越过边境。”士兵们听了命令
``` 奂从之,遂令贾充筑受禅坛。以十二月甲子日,奂亲捧传国玺,立于坛上,大会文武。后人有诗叹曰:“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张节可怜忠国死,一拳怎障泰山高。”请晋王司马炎登坛,授与大礼。奂下坛,具公服立于班首。炎端坐于坛上。贾充、裴秀列于左右,执剑,令曹奂再拜伏地听命。充曰:“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已经四十五年矣;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
诗句 1. 司马昭看毕大惊,忙与贾充计议曰:“邓艾恃功而骄,任意行事,反形露矣。如之奈何?” - 注释:司马懿看到邓艾的行为后非常吃惊,急忙与贾充讨论对策。 - 赏析:这里描绘了司马昭对邓艾行为的震惊和担忧。 2. 贾充曰:“主公何不封钟会以制之?” - 注释:贾充建议,为什么不封钟会来控制他? - 赏析:贾充建议通过封赏钟会来限制邓艾的权势。 3. 诏曰:“镇西将军钟会:所向无敌,前无强梁
这首诗的译文是: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孙皓被废,司马炎篡位,孙休忧虑成疾,病重不起。他让丞相濮阳兴入宫召见太子孙𩅦,然后去世。濮阳兴向群臣商议,想立太子孙𩅦为君。但左典军万彧认为𩅦年幼不能独断专行,应立乌程侯孙皓。左将军张布也说孙皓有才干、有见识,适合当皇帝。丞相濮阳兴无法决定,就进殿向朱太后请示。太后说:“我只是个寡妇,怎么会知道国家大事?你们再斟酌一下立谁吧。”因此濮阳兴迎立孙皓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