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
松间残露频频滴,疑是当年堕泪人。
晋王以羊祜之言,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读左丘明《春秋传》,坐卧常自携,每出入必使人持《左传》于马前,时人谓之「《左传》癖」;及奉晋主之命,在襄阳抚民养兵,准备伐吴。
此时吴国丁奉、陆抗皆死,吴主皓每宴群臣,皆令沉醉,又置黄门郎十人为纠弹官。宴罢之后,各奏过失,有犯者或剥其面,或凿其眼。由是国人大惧。晋益州刺史王浚上疏请伐吴。其疏曰:
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贤君,则张敌也;臣造船七年,日有朽败;臣年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矣。愿陛下无失事机。
诗句: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
译文:清晨我登上高处眺望,感慨那些曾经的晋臣。那古碑已经零落,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岘山间。
关键词注释: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晋臣:指前蜀的王建,他与孟昶一起称帝,国号大成。公元九一五年五月,孟昶降于王建。王建即位后,尊孟昶为太师。公元九二一年,王建改元“乾化”,史称“前蜀”。
赏析:诗中的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他想起了那些曾经为国家付出过辛勤劳动的晋臣们,他们的事迹让他深感敬佩。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古碑的存在,这让他想起了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以及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的人们。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山林之中,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让人感到了一种希望。
译文:松间残露频频滴,疑是当年堕泪人。
译文:松林之间,残存的露水不时滴落,仿佛是当年伤心之人的泪水。
关键词注释:松间、残露、滴落、坠落、疑是、当年、堕泪人;松林之间:指松林中,形容树木密集的地方;残露:指早晨太阳初升时,地面上的露水还没有完全蒸发,留在树叶上的残留物;滴落:指雨水或露珠从高处落下;坠落:从高空掉下;疑是:怀疑是;当年:过去的岁月;堕泪人:指那些因为悲伤而流泪的人。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早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了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些露珠不断地从树枝上滑落,落在地面上,仿佛是一颗颗晶莹的泪珠。诗人通过这样的画面,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们的痛苦和哀伤。
译文:松间残露频频滴,疑是当年堕泪人。
译文:松林之间,残存的露水不时滴落,仿佛是当年伤心之人的眼泪。
关键词注释:松间、残露、滴落、坠落、疑是、当年、堕泪人;松林之间:描述的是松树林中的景象;残露:指的是早晨阳光照射下的露水还没有完全蒸发;滴落:指雨水或露珠从高处落下;坠落:从高处往下掉落;疑是:表示怀疑是否真的是这样;当年:指过去的岁月;堕泪人:指那些因为悲伤而流泪的人。
赏析:这首诗以松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晨的画面,通过残露滴落的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过去的岁月。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残露比喻成伤心之人的眼泪,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情感和深度。同时,这种细腻的描写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过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