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看毕大惊,忙与贾充计议曰:“邓艾恃功而骄,任意行事,反形露矣。如之奈何?”贾充曰:“主公何不封钟会以制之?”昭从其议,遣使赍诏封会为司徒,就令卫瓘监督两路军马,以手书付瓘,使与会伺察邓艾,以防其变。会接读诏书。诏曰:“镇西将军钟会:所向无敌,前无强梁,节制众城,网罗迸逸;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其以会为司徒,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钟会既受封,即请姜维计议曰:“邓艾功在吾之上,又封太尉之职;今司马公疑艾有反志,故令卫瓘为监军,诏吾制之。伯约有何高见?”维曰:“愚闻邓艾出身微贱,幼为农家养犊,今侥幸自阴平斜径,攀木悬崖,成此大功;非出良谋,实赖国家洪福耳。若非将军与维相拒于剑阁,艾安能成此功耶?今欲封蜀主为扶风王,乃大结蜀人之心,其反情不言可见矣。晋公疑之是也。”会深喜其言。维又曰:“请退左右,维有一事密告。”会令左右尽退。维袖中取一图与会,曰:“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因此遂创成都。今邓艾至此,安得不狂?”会大喜,指问山川形势。维一一言之。会又问曰:“当以何策除艾?”维曰:“乘晋公疑忌之际,当急上表,言艾反状;晋公必令将军讨之。一举而可擒矣。”会依言,即遣人赍表进赴洛阳,言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矣。于是朝中文武皆惊。会又今人于中途截了邓艾表文,按艾笔法,改写傲慢之辞,以实己之语。

诗句

  1. 司马昭看毕大惊,忙与贾充计议曰:“邓艾恃功而骄,任意行事,反形露矣。如之奈何?”
  • 注释:司马懿看到邓艾的行为后非常吃惊,急忙与贾充讨论对策。
  • 赏析:这里描绘了司马昭对邓艾行为的震惊和担忧。
  1. 贾充曰:“主公何不封钟会以制之?”
  • 注释:贾充建议,为什么不封钟会来控制他?
  • 赏析:贾充建议通过封赏钟会来限制邓艾的权势。
  1. 诏曰:“镇西将军钟会:所向无敌,前无强梁,节制众城,网罗迸逸;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其以会为司徒,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
  • 注释:诏书中赞扬钟会的战功和才能,并授予他更高的官职和荣誉。
  • 赏析:通过皇帝的诏书,表达了对钟会的高度认可和期望他继续发挥作用。
  1. 钟会既受封,即请姜维计议曰:“邓艾功在吾之上,又封太尉之职;今司马公疑艾有反志,故令卫瓘为监军,诏吾制之。伯约有何高见?”
  • 注释:钟会接受了封号后,询问姜维的意见。
  • 赏析:钟会寻求智者的建议,显示出他在决策时的谨慎态度。
  1. 维曰:“愚闻邓艾出身微贱,幼为农家养犊,今侥幸自阴平斜径,攀木悬崖,成此大功;非出良谋,实赖国家洪福耳。若非将军与维相拒于剑阁,艾安能成此功耶?今欲封蜀主为扶风王,乃大结蜀人之心,其反情不言可见矣。晋公疑之是也。”
  • 注释:姜维解释说,邓艾虽然出身低微,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不是他和姜维在剑阁对抗,邓艾怎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现在要封蜀国君主为扶风王,这可能会引起蜀人的反感和不满,从而引发他们的反叛。
  • 赏析:姜维的话揭示了他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形势的判断。
  1. 会深喜其言。维又曰:“请退左右,维有一事密告。”
  • 注释:钟会非常喜欢姜维的话。
  • 赏析:这句话表明了姜维在关键时刻能够影响或改变事态的能力。
  1. 维又曰:“请退左右,维有一事密告。”
  • 注释:姜维再次邀请其他人离开,以便他可以私下告诉钟会一些事情。
  • 赏析:这表明了姜维对于秘密信息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的重视。
  1. 会令左右尽退。维袖中取一图与会,曰:“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因此遂创成都。今邓艾至此,安得不狂?”
  • 注释:钟会命令其他人都退下去,然后取出一幅地图给了钟会。
  • 注释:这幅地图展示了诸葛亮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建立蜀汉。
  • 赏析:通过展示历史和现状的联系,强调了当前形势的紧迫性。
  1. 会大喜,指问山川形势。维一一言之。会又问曰:“当以何策除艾?”
  • 注释:钟会非常高兴地观看地图,并询问了周围的地形和情况。
  • 注释: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如何消除邓艾的威胁。
  • 赏析:钟会的提问显示了他需要具体的策略来解决当前的危机。
  1. 维又曰:“乘晋公疑忌之际,当急上表,言艾反状;晋公必令将军讨之。一举而可擒矣。”
  • 注释:姜维再次提出他的建议,即趁晋公疑虑的时候迅速采取行动。
  • 注释:通过上表揭露邓艾的反叛行为,晋公(司马昭)将命令钟会去讨伐他们。
  • 赏析:这是一个精妙的策略,旨在利用司马昭的疑虑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译文

  1. 司马昭看完文件后大吃一惊,急忙叫贾充商量怎么办。“邓艾依仗功劳骄傲自大,随心所欲地做事,已经露出了反叛的迹象。怎么办呢?”
  • 注释:司马昭看到这份文件后十分惊讶,立即叫来贾充商议对策。
  • 赏析:这里展现了司马昭对邓艾行为的警觉和担忧。
  1. 贾充说:“主公为什么不封赏钟会让他掌控军队?”
  • 注释:贾充建议,为什么不让钟会掌握军队来控制他?
  • 赏析:贾充提议通过加官进爵来削弱邓艾的影响力。
  1. 诏书说:“镇西将军钟会:所向无敌,前无强敌,统领众多城池,招募逃散之人;蜀地的英雄豪杰,全部跪倒请求投降;计谋周密无遗,功绩卓绝无比。任命钟会为司徒,晋升为县侯,增加食邑一万户,封儿子两人为亭侯,食邑各一千户。”
  • 注释:朝廷的诏书赞扬钟会的卓越贡献和领导能力。
  • 赏析:诏书中的言辞表达了对钟会的高度认可和信任。
  1. 钟会接受封赏后,询问姜维:“邓艾的功劳在我之上,还被封为太尉。现在司马昭怀疑他有反叛的野心,所以派卫瓘担任监军,这是让我来牵制他。您有什么高见吗?”
  • 注释:钟会在接受封赏后,向姜维寻求建议。
  • 赏析:钟会在这里表现出他的谨慎和求知态度。
  1. 姜维回答:“我听说邓艾出身贫寒,从农家养牛犊开始一步步爬上高位;今天侥幸通过阴平险道,爬过山崖峭壁,才完成了如此大的业绩;这不是凭借高明的策略和智慧,而是依靠国家的恩赐和机遇。如果没有我和您的抵抗在剑阁,邓艾怎么可能取得这些成就呢?现在司马昭想要把蜀主刘禅封为扶风王,这无疑是加深了蜀人对他的敌意和不满,很可能会引发他的反抗。司马昭对此感到疑惑也是理所当然的。”
  • 注释:姜维详细解释了邓艾的成功之路和他对国家的贡献。
  • 赏析:这段话揭示了姜维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理解。
  1. 钟会很高兴听到姜维的解释,然后他让身边的人都退了出去,然后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地图递给了钟会。“当年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曾经用这张地图献给刘备,上面画着益州的地形,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一个可以成为霸主的地方。刘备就是依靠这个条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现在邓艾到了这个地方,怎么会不变得傲慢呢?”
  • 注释:钟会命令其他人都退下去,然后取出了一张地图给钟会看。
  • 注释:这张地图展示了诸葛亮是如何利用地理优势来建立蜀汉的。
  • 赏析:通过对过去历史的引用,钟会强化了自己对当前情况的理解。
  1. 钟会在地图前看得十分高兴,然后问他周围的地形情况。“我们应当采取什么策略来除掉邓艾呢?”
  • 注释:钟会看着地图显得非常高兴,然后他问周围的人现在的地形如何。
  • 注释: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如何处理邓艾的问题。
  • 赏析:这个问题体现了钟会需要具体策略来应对当前的危机。
  1. 维又曰:“趁着晋公(司马昭)疑虑的时候,应该赶快呈递奏章,指控邓艾有反叛的企图;晋公一定命令你前去讨伐他。这样一举就可以抓住他。”
  • 注释:姜维再次提出他的计划。
  • 注释:他建议通过呈递一份揭露邓艾叛乱的文件来对付晋公(司马昭)。
  • 赏析:这是一种利用晋公疑虑来获得权力的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