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邓艾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等各领州郡;又于绵竹筑台以彰战功,大会蜀中诸官饮宴。艾酒至半酣,乃指众官曰:“汝等幸遇我,故有今日耳。若遇他将,必皆殄灭矣。”多官起身拜谢。忽蒋显至,说姜维自降钟镇西了。艾因此痛恨钟会。遂修书令人赍赴洛阳,致晋公司马昭。昭得书视之。书曰:“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宜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兴冶,并造舟船,预备顺流之计;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若便送禅来京,吴人必疑,则于向化之心不劝。且权留之于蜀,须来年冬月抵京。今即可封禅为扶风王,锡以资财,供其左右,爵其子为公侯,以显归命之宠:则吴人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司马昭览毕,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乃先发手书与卫瓘,随后降封艾诏曰:“征西将军邓艾:耀威奋武,深入敌境,使僭号之主,系颈归降;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二子为亭侯,各食邑千户。”邓艾受诏毕,监军卫瓘取出司马昭手书与艾。书中说邓艾所言之事,须候奏报,不可辄行。艾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既奉诏专征,如何阻当?”遂又作书,今来使赍赴洛阳。时朝中皆言邓艾必有反意,司马昭愈加疑忌。忽使命回,呈上邓艾之书。昭拆封视之。书曰:“艾衔命西征,元恶既服,当权宜行事,以安初附。若待国命,则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先此申状,见可施行。”

【原诗】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却说邓艾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等各领州郡;又于绵竹筑台以彰战功,大会蜀中诸官饮宴。艾酒至半酣,乃指众官曰:“汝等幸遇我,故有今日耳。若遇他将,必皆殄灭矣。”多官起身拜谢。忽蒋显至,说姜维自降钟镇西了。艾因此痛恨钟会。遂修书令人赍赴洛阳,致晋公司马昭。昭得书视之。书曰:“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宜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兴冶,并造舟船,预备顺流之计;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若便送禅来京,吴人必疑,则于向化之心不劝。且权留之于蜀,须来年冬月抵京。今即可封禅为扶风王,锡以资财,供其左右,爵其子为公侯,以显归命之宠:则吴人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司马昭览毕,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乃先发手书与卫瓘,随后降封艾诏曰:“征西将军邓艾:耀威奋武,深入敌境,使僭号之主,系颈归降;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二子为亭侯,各食邑千户。”邓艾受诏毕,监军卫瓘取出司马昭手书与艾。书中说邓艾所言之事,须候奏报,不可辄行。艾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既奉诏专征,如何阻当?”遂又作书,今来使赍赴洛阳。时朝中皆言邓艾必有反意,司马昭愈加疑忌。忽使命回,呈上邓艾之书。昭拆封视之。书曰:“艾衔命西征,元恶既服,当权宜行事,以安初附。若待国命,则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先此申状,见可施行。”
【译文】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却说邓艾被封为益州刺史。他带领牵弘和王颀等人分别统领各个郡县,又在绵竹建起了一座高台用以表彰自己的战功,并在蜀地的各位官员面前大摆筵席饮酒庆贺。邓艾酒过三巡,指着在座的各位官员问道:“你们有幸与我相识,才有了今天的境遇吧。假如换了其他的人,恐怕早已湮灭了。”在场的官员们纷纷起身向邓艾行礼表示感谢。这时一位名叫蒋显的人走了进来,告诉大家姜维投降钟会的事。邓艾因此对钟会产生了极大的仇恨。于是他写了封信让部下送往洛阳给司马昭,信中写道:“臣艾认为战争胜利有时是先有名声而后有实际行动的,现在我趁着平定蜀国的机会去攻打吴国,这是在长江流域横扫敌人的时候。可是大规模出征后,将士们都十分疲惫,不宜立刻动用他们;应该留下陇西的军队两万和蜀地的军队两万,让他们煮盐炼铁,并造船只,准备顺长江而下的计划。然后在派使者通告东吴,告诉他们我们的利弊所在,这样东吴就可以不需出兵就能被我们平定。现在应当好好款待刘禅,让他去向孙休求情;如果我们把刘禅直接送回京城,东吴人必定会怀疑我们,那么我们对向吴人的归降就会失去鼓励的效果。而且我们暂时扣留他到明年冬天再放他回来。现在我就可以把他封为扶风王,给他丰厚的财物,让他享受荣华富贵;这样我们可以显示我们对他的归顺是多么的重视。那么东吴看到我们对他们如此敬畏和感恩戴德,就会像草木碰到春风吹拂一样自然服从了。”司马昭看完信后,深深地怀疑邓艾有自己独断专行的想法。于是司马昭先发了一个手书给卫瓘,然后又降旨封了邓艾为大将军并增加他的食邑两万户。还赐封了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每个都食邑千户。邓艾得到这封诏书后,监军卫璀就从手中拿出了司马昭的手书给邓艾看。卫璀告诉他这封信中所说的一切事宜都需等待朝廷批示后才能执行,不能擅自决定。邓艾回答说:“作为将领在外指挥作战,皇帝的命令是可以不听的。我已经奉旨专门征讨吴国了,怎能违背命令呢?”于是他又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送到洛阳去。那时朝廷上下都在议论邓艾一定会有反叛的心思。司马昭更加对他产生怀疑了。突然一个差役回来报告,邓艾已经把书信呈给了司马昭。司马昭拆开信件一看,信中写道:“邓艾奉命西征吴国,那些叛贼已经归服了,我们应该随机应变采取行动来安定人心。如果等到朝廷的指示再行动起来,就会耽误时日;按照《春秋》的原则来说:做大夫的人出使国外,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有利于国家的大事就应当去做。现在东吴还没有归附我们,他们与蜀国是相连的,所以我们不能拘泥常规而失去良机。兵法上说:‘前进不要贪名,后退也不要逃避罪责’;虽然我没有古代贤臣那样的节操,但我始终不会因此而损害国家的利益的。我现在先写这封信说明一下情况,看看是否可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