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朝中大臣因昭收川有功,遂尊之为王,表奏魏主曹奂。时奂名为天子,实不能主张,政皆由司马氏,不敢不从,遂封晋公司马昭为晋王,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昭妻乃王肃之女,生二子:长曰司马炎,人物魁伟,立发垂地,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次曰司马攸,情性温和,恭俭孝悌,昭甚爱之,因司马师无子,嗣攸以继其后。昭常曰:“天下者,乃吾兄之天下也。”于是司马昭受封晋王,欲立攸为世子。山涛谏曰:“废长立幼,违礼不祥。”贾充、何曾、裴秀亦谏曰:“长子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也。”昭犹豫未决。太尉王祥、司空荀顗谏曰:“前代立少,多致乱国。愿殿下思之。”昭遂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
诗句:却说朝中大臣因昭收川有功,遂尊之为王,表奏魏主曹奂。时奂名为天子,实不能主张,政皆由司马氏,不敢不从,遂封晋公司马昭为晋王,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
译文:这时朝廷中的大臣们认为司马昭在平定蜀国后立下了大功,因此尊他为王,并向魏主曹奂上表奏请。然而曹奂虽然名义上是天子,但实际上并不能掌控朝政,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中。因此,他不得不听从司马昭的请求,封他为晋王,并追谥他的父亲司马懿为宣王,哥哥司马师为景王。
注释:朝中大臣、司马昭、曹奂、司马家族、晋王、宣王、景王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性。诗中描绘了朝廷大臣们对司马昭的推崇以及对魏主曹奂的影响。通过这些人物的行动和决策,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权力的争夺。同时,也反映了司马昭在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和他对自己地位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