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姜维、钟会、邓艾已死,张翼等亦死于乱军之中。太子刘璿、汉寿亭侯关彝,皆被魏兵所杀。军民大乱,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旬日后,贾充先至,出榜安民。方始宁靖。留卫瓘守成都,乃迁后主赴洛阳。止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等数人跟随。廖化、董厥皆托病不起,后皆忧死。

时魏景元五年改为咸熙元年,春三月,吴将丁奉见蜀已亡,遂收兵还吴。中书丞华覈奏吴主孙休曰:“吴、蜀乃唇齿也,唇亡则齿寒;臣料司马昭伐吴在即,乞陛下深加防御。”休从其言,遂命陆逊子陆抗为镇东大将军,领荆州牧,守江口;左将军孙异守南徐诸处隘口;又沿江一带,屯兵数百营,老将丁奉总督之,以防魏兵。

建宁太守霍戈闻成都不守,素服望西大哭三日。诸将皆曰:“既汉主失位,何不速降,弋泣谓曰:“道路隔绝,未知吾主安危若何。若魏主以礼待之,则举城而降,未为晚也;万一危辱吾主,则主辱臣死,何可降乎?”众然其言,乃使人到洛阳,探听后主消息去了。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译文与赏析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叙述了蜀汉灭亡前后的一系列动荡局势。在魏景元五年,即咸熙元年春季三月,吴国将领丁奉见蜀汉已亡,便收兵返回吴国。中书丞华覈向孙休进言,认为司马昭即将讨伐吴国,建议加强防御。孙休听从其言,命陆逊之子陆抗为镇东大将军,守江口;左将军孙异守南徐诸处隘口;沿江一带,屯兵数百营,由老将丁奉总督,以防魏兵。建宁太守霍戈闻成都不守,素服望西大哭三日。诸将皆曰:“既汉主失位,何不速降?”霍戈说:“道路隔绝,未知吾主安危若何。若魏主以礼待之,则举城而降,未为晚也;万一危辱吾主,则主辱臣死,何可降乎?”众然其言,乃派人到洛阳,探听后主消息去了。

翻译:

在三国时期的动荡中,魏国对蜀汉的灭亡早有准备。当蜀汉的灭亡已成定局时,吴国的将领丁奉看到形势变化,决定撤回兵力返回吴国。此时,中书丞华覈向孙休提出警告,认为司马昭可能立即发起对吴国的征伐。孙休听从了他的建议,任命陆抗为镇东大将军,负责守卫长江沿线。同时,他还派遣了使者前往洛阳,试图了解后主刘禅的消息。

注释:

“唇亡则齿寒”是古代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双方关系紧密,一方的困难会直接影响到另一方。在这里,它意味着如果蜀汉灭亡,那么与之唇齿相依的吴国也会受到威胁。

“道路隔绝”意味着信息传递受阻,无法得知蜀汉内部的真实情况。

“魏主以礼待之”指的是如果魏主尊重并善待蜀汉,那么投降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主辱臣死”是一个表达忠诚和牺牲的成语,意味着如果君主受到侮辱或受到危险,臣子也会为了保护君主而战死。

“依样画葫芦”通常用来形容模仿别人的做法,没有自己的特点。在这里,它比喻吴国完全按照魏国的模式进行军事部署和策略实施,缺乏创新和独特性。

赏析: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展示了战争和政治的残酷现实。这一章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的破坏性。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