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登秦望山 素情欣晏游,硕事永矢。 上此万仞山,复沿北溪水。 顾瞻江海流,神去苍茫里。 后峰千里来,旁障两川起。 往昔窗中翠,今兹巅上视。 佳哉是观游,吾乡亦信美。 译文: 登上秦望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轻松。这里的风景如此美丽,让我对美好的事情充满信心。站在这高高的山顶上,可以沿着北溪水前行。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长江和大海的流动,仿佛置身于一片苍茫之中。远处的山峰延绵起伏,两侧的河流奔流而下
镜湖 {诗1} 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 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 {翻译} 镜湖是芜湖市中心的一座老牌公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芜湖人的风景名胜和回忆之地。本文介绍了镜湖的由来、变迁、风光和意义,以及芜湖人对镜湖的热爱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镜湖的美丽景色和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镜湖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人们对镜湖的喜爱和期待
豁然堂记 再想它的涵义说:“唉,人的心是一体的。当它被私欲所蒙蔽时,只知道我有七尺躯,即使同室之亲,痛苦和快乐在眼前,而茫然若失好像一点也看不到,不就像从前的湖泊山峦,虽然近在咫尺,却被高墙阻隔了吗?等到被遮蔽的东西清除了,即使是天下相隔千里,痛苦和快乐的感触未必在我面前发生,然而却明亮如故好像没有什么事物不被我觉察到,不就像现在的湖泊山峦,虽然遥远在百里之外,但通以门窗一样吗?由此看来
这首诗描绘了越中山的美景,以及登堂入室后的感受。首先,作者描述了山中的美丽景色,如禹穴、香炉、蛾眉等,然后转向湖中的景致,包括湖、支流等。接着,作者转向郡城隍祠,描述其位置和周边环境。最后,作者登上堂中,感受到内外景色的变化,并决定改变堂的位置,使其面向湖山,以获得更好的视野和感受。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自为墓志铭: 山阴徐渭者,少时便对古文词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兴趣愈发强烈。然而,他后来转而追求道学,并跟随长沙公深入研究王氏的宗派学说。他认为道家与佛教相通,于是又向禅学靠拢,但始终未能在文与道之间找到平衡点。由于性格中存在着一种贱而懒且直的性格特征,因此他害怕过于高傲的交往,与人相处时显得并不亲切,这使他在社交场合中颇受非议。然而,尽管他表现出了傲慢和玩世不恭的态度
以下是对《自为墓志铭》逐句的详细解释和翻译,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逐句释义及译文 1. 渭尝曰:“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列御寇》若《黄帝素问》诸编倘假以岁月,更用绎䌷,当尽斥诸注者缪戾,摽其旨以示后人。” - “渭尝曰”:徐渭自称在写作这篇墓志铭时。 - “余读旁书”:表示他阅读了多方面的资料。 - “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
【注释】 杼(zhu)全婴:形容容貌端庄。 疾完亮:迅速显贵。 无死伤谅:没有死伤是应该的。 兢系固:勤谨守职。 允收邕:能够保全名誉。 三复:《烝民》:《诗经·周颂》篇名。 孔微服:指孔子。 箕佯狂:箕子假装疯狂,比喻隐遁。 三复《蒸民》:三次吟诵《烝民》。 愧彼“既明”:惭愧于《烝民》之句。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诗。诗人通过回忆与亡友的往事,表现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注释】: 歌风台:在今河南开封西北,是楚怀王听乐的地方。 骓渡江八千从:指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过长江。 安识籍与梁:怎么知道楚国的籍和梁呢?“安识”即“如何”。 巴蜀公: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将章邯破项梁军,楚兵走。……乃使沛公(即刘邦)往击秦军壁安邑,大败之。因以攻武关,至南郑。而秦军遂东略地,至河外、修阳,令欲肆志于山东耳。”缟新城:缟,白色;新,城名,即咸阳
这首诗描绘了市中有猛虎出没,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恐慌和混乱。诗中通过对猛虎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权威的依赖。 诗句释义: 1. 市中虎(市有虎):市中出现老虎,意味着城中出现了不寻常的事情。 2. 隆庆皇,贺太平:皇帝庆祝太平无事,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繁荣。 3. 年辛未,二月望:农历辛未年,二月十五日。这里的日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事件或节日。 4. 猛虎入城:老虎突然出现在城中。 5.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歌风台 【注释】:此诗可能描绘的是一个酒楼或宴会的场景。"歌风"可能是一个以音乐赞美自然或表达某种情感的场所。 【译文】:在歌声中,我们欣赏着自然之美。 【赏析】:开篇即用“歌风”二字,点明了主题,即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感受自然的美。 - 碎媪酒,卧媪垆 【注释】:碎媪指的是年纪较大的妇女,她正在卖酒。 【译文】:老妇人正在酒摊边售卖她的酒。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