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佛言:佛子,佛灭度后,若见恶世中的一切恶人劫贼,以及卖佛菩萨父母形像、贩卖经律和比丘比丘尼亦卖发心菩萨道的人,或者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而菩萨见到这些事已,应生慈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像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的经律。如果不赎,就犯轻垢罪。 若佛子,不得畜刀仗弓箭,贩卖轻秤小斗,因官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长养猫狸猪狗,若故作者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若佛子,自为饮食钱物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教他人求,都无慈心无孝顺心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学诵戒者,日夜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而菩萨不解一句一偈戒律因缘,诈言能解者,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
下面是对梵网经中《若佛子》一节的诗句及其翻译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若佛子。自悭教人悭:如果菩萨自己吝啬,那么他教导别人也会变得吝啬。 2. 悭因悭缘悭法悭业:吝啬的原因是贪欲、缘分等,而吝啬的行为和习性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3. 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当看到贫穷的人来请求帮助时,菩萨会毫不犹豫地给予满足。 4. 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根据对方的需求,给予尽可能多的帮助。 5.
梵网经 · 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经律。言非佛说。而受持二乘声闻外道恶见一切禁戒邪见经律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见到一切疾病之人,应如同对待佛一样供养,这是八种福田之一,称为看病福田。如果父母、师长、僧侣或弟子生病了,他们的身体不健康,遭受各种病痛的困扰,菩萨都应当尽心尽力去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的病情好转。然而,如果菩萨因为恶意和愤怒,不去僧房中
```text 梵网经 · 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上 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我今欲说诸佛大戒序。众集默然听。自知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益深。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众清净。诸大德优婆塞优婆夷等谛听。佛灭度后于像法中。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时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如病得差如囚系出狱如远行者得归。当知此则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怖心难生善心难发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共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一众住说戒。而不举其罪教悔过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见大乘法师大乘同学同见同行。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百里千里来者。即起迎来送去礼拜供养。日日三时供养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佛告各位菩萨,已经讲述完了十波罗提木叉,现在要讲述第四十八轻。当菩萨欲得国王职位、转轮王位或百官职位时,应当先受菩萨戒。所有鬼神都会救护王和百官的身体,诸佛对此都感到欢喜。一旦得到菩萨戒,生起孝顺之心和恭敬之心。见到上座和上阿阇梨等大同学以及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并问讯,而菩萨反而心生傲慢、怠慢、痴狂,不起承迎礼拜。对一切不如法的供养行为,自卖身于国城男女
诗句翻译 梵网经中,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从初现莲花藏世界,东方来入天王宫中说魔受化经已,下生南阎浮提迦夷罗国。母名摩耶父字白净吾名悉达,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号为释迦牟尼佛。于寂灭道场坐金刚花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其中次第十住处所说。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花光王座
诗句及译文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 注释:此为《梵网经》中关于菩萨戒的一段经文,由卢舍那佛讲述。 - 译文:佛告诉所有的佛弟子们,有十种波罗提木叉的戒律。如果接受菩萨戒的人不去诵持这些戒律的话,这个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菩萨也不是佛的种子。我也是如此,诵持了所有菩萨已经学习过的戒律。所有的菩萨都在学习,所有的菩萨都应该继续学习,所有的菩萨现在也在学习
诗 梵网经 · 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译文 如果一个佛陀的儿子,他通过教唆人们说假话,使用各种手段来教唆别人说谎。这些谎言由于谎言的本身和由此产生的因果链,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