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卢舍那佛,此名字在佛教中代表着无量的智慧和慈悲。在《梵网经》中提及“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显示了卢舍那佛在佛教教义中的重要地位。以下是对《梵网经》中的这段文本的逐句翻译与注解: 1. 诗句:“尔时卢舍那佛。” 译文:这时,卢舍那佛,作为大众的代表,开启了讲述百千恒河沙不可言说的佛法之门的核心内容。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卢舍那佛在众多听众前开启重要法门的场景。 2. 诗句
这首诗是佛教经典《梵网经》中的一段。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上。下面是对这段文字的逐句翻译,以及注释和赏析: 若佛子,菩提萨埵光明体性地。以三昧解了智,知三世一切佛法门,十二法品名味句。重诵,记别,直语。偈。不请说。律戒。譬喻。佛界。昔事。方正。未曾有谈说。是法体性名第一义别,是名味句中说一切有为法。分分受生,初入识胎,四大增长色心名六住,于根中起实觉,未别苦乐名触识,又觉苦乐识名三受
若佛子,菩提萨埵体性地中。尔真焰俗,不断不常。即生即住即灭。一世一时一有。种异异现异故。因缘中道非一非二,非善非恶非凡非佛故。佛界凡界一一,是名为世谛。其智道观,无一无二,玄道定品。 译文: 若你是一位佛教徒,你的本质就是菩提萨埵的体性。你的本性就像火焰一样,不断变化、不停息、不永恒。它既是生的又是住的,又是灭的,每一刹那都是唯一的。这种种子在各种环境中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
诗句: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 译文: 《梵网经》中,卢舍那佛讲述菩萨心地的戒律。 注释: - 梵网经:一种佛教经典。 - 卢舍那佛:指释迦牟尼佛的转世或化身之一,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形象。 - 菩萨心地戒品:指的是专门针对菩萨修行的心性戒律。 - 第十卷下:在《梵网经》中,通常有若干卷,每卷包含不同的主题和戒律。这里的“卷下”可能是指某一特定的章节或部分
```text 若佛子!菩提萨埵入佛界体性地。 其大慧空,空复空空复空。如虚空性。平等智有如来性。十功德品具足。 空同一相体性无为。神虚体一法同法性。故名如来。应顺四谛二谛尽生死轮际。 法养法身无二。是名应供。遍覆一切世界中一切事。正智圣解脱智,知一切法有无一切众生根故。 是正遍知。明明修行佛果时足故。是明行足。善逝三世佛法。法同先佛。去佛去时善善来时善善。 是名善逝。是人行是上德
``` 若佛子,菩提萨埵佛吼体性地。入法王位三昧。其智如佛。佛吼三昧故,十品大明定门常现在前。华光音入心三昧。其空慧者,谓内空慧门。外空慧门。有为空慧门。无为空慧门。性空慧门。无始空慧门。第一义空慧门。空空慧门。空空复空慧门。空空复空空慧门。如是十空门下地所不知。虚空平等地。不可说不可说。神通道智,以一念智,知一切法分分别异。而入无量佛国土中。一一佛前咨受法,转法度与一切众生。而以法药施一切众生
诗句: 若佛子,无相心者忘想解脱,照般若波罗蜜无二。一切结业三世法如如一谛,而行于无生空,自知得成佛。一切佛是我等者,一切贤圣是我同学,皆同无生空,故名无相心。 若佛子,如如慧心者,无量法界无集无受生,生生烦恼而不缚。一切法门,一切贤所行道,一切圣所观法,所有亦如是。一切佛教化方便法,我皆集在心中。外道一切论邪定功用,幻化魔说佛说皆分别,入二谛处非一非二,非有阴界入,是慧光明。光明照性入一切法。
若佛子,菩提萨埵慧照体性地。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佛子应该以菩提心照耀自己的本性(心地)。 法有十种力生品。起一切功德行。 这里提到的“法”可能是指佛教的教义或修行方法。其中,“十种力生品”指的是通过佛法修行可以得到的十种力量,这些力量可以帮助人们产生各种功德。 以一慧方便知善恶二业别行。处力品。 这里的“一慧方便”可能是指一种智慧或者方法是来辨别善和恶的行为的
诗句 若佛子,念心者,作念。六念常觉乃至常施第一义谛。空无着无解。生住灭相不动不到去来。而于诸业受者,一合相回向入法界智。慧慧相乘,乘乘寂灭。焰焰无常。光光无生。无生不起,转易空道变前转后。变变转化。化化转转。变同时同住焰焰一相生灭一时,已变未变。变变化。亦得一受亦如是。 若佛子,回向心者,第一义空,于实法空智照有实谛。业道相续因缘中道,名为实谛。假名诸法我人主者,名为世谛
卢舍那佛言。千佛汝先问 十地者有何义。若佛子。菩提萨埵入平等慧体性地。真实法化一切行华光满足。四天果乘用任化。无方理化。神通十力十号十八不共法。住佛净土。无量大愿。辩才无畏。一切论一切行我皆得入。生出佛家坐佛性地。一切障碍凡夫因果毕竟不受。大乐欢喜。从一佛土入无量佛土。从一劫入无量劫。不可说法为可说法。及照见一切法。逆顺见一切法。常入二谛而在第一义中。以一智知十地次第。一一事示众生。而常心心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