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吁嗟乎!沧海扬尘兮日月盲,神州陆沈兮陵谷崩! 藐孤军之屹立兮,呼癸呼庚;予悯此孑遗兮,遂息机而寝兵。 方壶圆峤兮,聊税驾以埋名;岂神龙鱼服兮,罹彼豫且之罾! 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维彼文山兮,亦羁绁于燕京;黄冠故乡兮,非予心之所欣。 欲慷慨以自裁兮,既束缚而严更;学谢公以绝粒兮,奈群诼之相并! 等鸿毛于一掷兮,何难谈笑而委形!忆唐臣之嚼齿兮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1) “植根非不高,孤峭虑难容”,“植根非不高,孤峭虑难容”是说松树虽然生长在高高的岩石上,但因为其枝干孤峭而不易容纳,所以诗人用“植根非不高”来衬托松树的高洁坚贞。 (2) “骨肉缘枝叶,分飞类转蓬”,是说松树的枝叶和松树的树干就像人的四肢一样相互支撑
我们将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山中屡空,泊如也。 - 翻译:我身处山中,时常感到空虚,如同“泊”一样。 2. 偶读渊明「饥驱」句,犹觉其未介;遂作反乞食诗,仍用陶韵 其三 - 翻译:偶然间读到陶渊明的诗句“饥驱”,感觉他的态度并未过分执着;于是写了一首反乞食诗,沿用了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3. 三旬九遇食,我闻古有之。 - 翻译:一个月内多次遇到食物,我从古人那里听说过。 4. 不贪以为宝
注释:早上的光线透过窗户照进来,树的影子落在了罗帐上。我推着枕头轻轻摩挲,仿佛看到了一幅天然淡墨画的屏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时,清晨醒来后看到窗外景色所引发的感慨。诗中以“朝光”、“树影”等自然景观为画面,通过“窥床”、“缀罗帐”、“推枕一摩挲”等动作描写,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诗意
【注释】 莫道(不要说):不要。轻生易:轻易地死去很容易。应怜:应该怜惜。速死难:轻易而死很难。联床:并排坐着。皆:都。候卒:守候死亡的人。倾座:整个座位上的人都如此。只奚官:只有奚官在。奚官:古时指掌理丧事的官吏,这里指掌管丧事的官员。鱼睨:斜眼看,形容目光斜视的样子。严宵柝:夜间警戒。拘挛:受拘束、受限制。异燕衎:不同一般。欧刀:古代的一种兵器,即长柄刀。安得:怎么能得到。虎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归故里》。下面是对每句的详细翻译: 被执归故里:我被囚禁回到故乡。 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管宁客辽东,亦阅十九年:苏武(字子卿)以汉使节的身份,在匈奴被扣押十九年。管宁则被流放至辽东。 还朝千古事,归国一身全:回到朝廷后回顾过去的岁月,归来时已保全了身体。 予独生不辰,家国两荒烟:我偏偏命苦,国家和家庭都处于衰败中。 飘零近廿载,仰止愧前贤:漂泊流浪了将近二十年
这首诗的译文是: 百虫在秋天常鸣叫,百鸟在夏天常鸣叫; 人生在百岁之间,炎和凉很快地交替。 常担心时运不好,荣华功名不能相借; 时运又何尝不是如此,治国安邦需要借助权柄。 我所追求的岂是显贵荣华,担负重任可以暂且放下; 因此感到忧伤结于心中,我披衣而起看夜幕降临。 明月高悬夜空中照耀,星星繁多璀璨夺目; 但愿能打开心扉诉说心声,让心中的幽愁得以暂时排解。 注释: 百虫:百种虫子。吟:鸣叫。夏
【解析】 此题考核名篇名句默写能力,篇章知识结构体系化为两个部分,一是内容,二是结构。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名篇名著,多积累名句。本诗默写要注意如下字词:“适”“复”“支”“成仁”。 【答案】 我年五十九岁,又逢九月七日; 大厦已经不能支持,我成仁之事已经完成
译文 奇零草序,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初五),昌国再陷,亡什之三。戊戌(初七),覆舟于羊山,亡什之七。己亥(初八),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
【注释】 1. 奇零草序:指诗歌创作。 2. 余:我。 3. 自舞象:从小时候开始,我喜爱作诗。 4. 辄好:总是喜欢。 5. 经史:指儒家经典和史书。 6. 屡以为戒:多次告诫我不要沉迷于这些。 7. 遂辍笔不谈:因此停止写作。 8. 然犹时时窃为之:然而仍然时常偷偷地做。 9. 登第后:科举考试中了进士之后。 10. 与四方贤豪交益广:与各地的杰出人士交往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