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昙
【释义】 山中雨后初晴,岚气青翠如滴。山间瀑布从高处飞泻直下,水声如同云雾缠绕着怪石。山中没有世俗地位的真人,只能面朝山门出入,在清净地上不能随意走动,更不能狼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色的偈颂诗。全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秀美的山水画卷,通过描绘山中雨后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和自我提升的人生态度。 首句“宿雨初晴
下面是对“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十二”的逐句翻译和解释: 1. 秋气肃金,秋旸鏖战:秋风吹过,带来肃杀之气,太阳在天空中猛烈地燃烧。 2. 林间秋叶片片凋零:秋天的树林里,树叶一片片地落下,显得萧瑟而凄美。 3. 砌下秋虫声声凄怨:秋夜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哀怨和孤独。 4. 满眼听不闻,满耳觑不见:眼前的景色无法用语言描述,耳边的声音也无法捕捉。 5. 听得闻,觑得见,声前句后新罗箭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水牯牛,偏捩拗。酷暑云林,恣情𨁝跳。山前祖父田园,忍见离离荒草。秋风正要及时耕,脱落鞭绳无鼻窍。去住自如,收放在我。牧笛声声送暮霞,故家深入千峰杳。呜咿呜咿,莫教忘却来时道。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描绘水牯牛在稻田里恣意奔跑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找出与要求相关的语句即可。本诗的关键词有“乳窦翠峰”,“遂府糖霜”和“冤”。 【答案】 (1)乳窦:即乳洞。 (2)翠峰:青绿色的山峰。 (3)遂府:地名。 (4)糖霜:比喻人或事物甜甜蜜蜜、美好的样子。 (5)心苦:指内心痛苦,内心受委屈。 (6)云门一字宗:禅宗的一个流派,全称云门寺一字宗。
【解析】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一位山僧在中秋月夜赏玩自己亲手制作的铁壶,并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 【答案】 译文: (一) 积年未愈,又遭荒旱。 (二) 铁作心肠,也须寸断。 注释: ①积癈未苏:多年疾病未能痊愈。癈同“瘤”,指肿瘤。②连遭荒旱:连续遭受干旱灾害。③铁作心肠:用铁做成的心肠。④寸断:一寸一寸地切断。这里指把铁壶里的水全部倒掉
【注释】: 1.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四: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俗的讽刺,通过描写一个男子在膝下黄金时不愿与人作礼的情景,来讽刺社会上一些富贵之人不知感恩、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2. 丈夫膝下有黄金:丈夫膝下有黄金,意味着丈夫拥有财富和地位,而妻子却要忍受贫穷和艰辛。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感慨。 3. 争肯与他人作礼:人们争先恐后地与别人交往
注释: 醭醭红尘,炎炎火聚。 着脚无踪,翻身有路。 着脚无踪指的是没有足迹,翻身有路指有出路或办法。 去时山色惨愁容,归来幽鸟啼芳树。 去时形容离开的时候,山色惨愁形容看到山上的景色,感到悲伤。归来形容回来的时候,幽鸟啼芳树形容鸟儿在树上欢叫。 不涉去来,如何吐露。 不涉去来意思是不去理会过去和未来的事情。如何吐露是指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碧眼黄头总不知,问讯粼皴拄杖子,逢人不得错举。
【注释】 殿:庙堂。 佛生:佛祖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打:施舍。 兜楼香:即熏香。古代以香炉盛香料,置在楼台上,用以焚烧,香气四溢。 共说家私话:指夫妻之间的私房话。 霸:强横。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作者时年47岁。这是诗人晚年的一首七言绝句,写其与夫人在家中烧香、谈心的情景。 “殿成不必拆”,是说大殿建成后,不必拆毁。这里运用了典故。《维摩诘经·卷下》中说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唱诵经文的诗歌。 一百零四首:指唐代高僧神会所集《大乘起信论》偈颂百四十四首,后由慧能删定为一百零四首。 其三:指这首偈颂第三十六首。 “大觉”二句:指禅宗所说,一切众生本来具有佛性,只因被无明迷惑,才不得成佛。无心是无为的意思,即不造作。饶舌是指多说是非。较短量长指计较短小的与计较长的一样。家私指个人私有的东西,漏泄指泄露。引惹平人是挑拨离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102首,第97首名为《赠无本禅师》。 下面是对第97首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九十七 - 觌体全彰,曾无覆藏。 - "觌体"意为直接显现的身体或者本性,这里指代的是禅师的本性或者本质。"曾无覆藏"表示没有任何隐藏或遮掩。 译文:你的本体完全显露出来,没有隐藏或遮盖。 注释:这里的“觌体”和“全彰”都是佛教用语,意指本性的完全展现和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