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金陵王气,绕道人丹室,紫霞红雾。一夜神光雷电转,江左云龙飞去。翠辇金舆,绮窗朱户,都是神游处。至今花草承恩犹带风雨。 落魄野服黄冠,榻前赐号,染蔷薇香露。归卧蒲龛春睡暖,耳畔犹闻天语。万寿无疆,九重闲暇,应忆江东路。遥瞻凤阙,寸心江水东注。 释义:金陵的王气缭绕在道士的丹室之间,紫色的霞光和红色的云雾弥漫。一夜之间,神灵的光华与雷电交织在一起,仿佛长江之边的云龙腾飞而去
【解析】 “天喉舌”意为天子的喉舌,比喻皇帝。“尚书老布衣”意为身居高官却如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向璇穹”意为仰望天空,这里指登上了最高的宫殿。“尝扶日出”意为曾经帮助太阳从东方升起。“卷珠箔”意为收起帘子,这里指收起帘子观看天象。“闲看云飞”意为悠闲地观看云彩在天边飘动。“成全今古稀”意为成就了一生一世的人。据此理解即可。 【答案】 忆江南 天喉舌,尚书老布衣。 向璇穹、尝扶日出,卷珠箔
诗的翻译:盆中池塘露水冷,池中的荷花已经半枯萎;碧绿的水面微风轻轻吹,一对鱼儿悠然游来游去。 美人坐在碧玉般的椅子上,屏风上的山石像蟾蜍一样;椅子后面站着两位女子,案前站着两位美丽的女子。 大女儿扶着小女儿的腰部,小女儿依偎在大女儿的膝上。 凉风吹过树梢飘落翠绿的槐叶,秋天到了看不见羊车来了。 金铃响起时吠叫黄犬,美丽的姑娘笑托着芙蓉腮。 注释与赏析: 1. 盆池露冷荷半枯 -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四时宫人图》组诗中的一首。此诗写春宫人,以美人为主角,描绘了她们娇艳、柔美、娴静的形象。全诗用“坐”“立”来表现她们的举止动作,用“翠翘”来表现她们的发式,用“玉指纤纤”来表现她们的手指纤细柔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春色满园、花木扶疏的环境中。 首联:“锦屏三面围绣床,沉香椅上凤褥光。”意思是说:屏风将绣花床围住,坐在绣花床上,有如凤凰卧在绣花床上,光彩照人。
明月映孤影 水静思无踪 月光如洗,长空澄澈,秋夜之宁静绵长无边。乌鹊南飞,杳然不见,唯有孤鸿影独留,静谧中透着凄凉。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江水不急不躁,恰似心境平和,面对一切皆能包容。西风吹过,梦中魂梦飘摇,孤雁之影与夜色融为一体,冷冽而清寂。 霜降蒹葭冷,寂静更显孤影凄凉。蒹葭虽冷,却有寒露滋养;孤雁虽孤独,却在寒风中展翅高飞。此情此景,让人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名为《游吴山紫阳庵》,由元朝诗人萨都剌所创作,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古诗。下面将逐一解析: 1. 诗词原文: 天风吹我登鳌峰,大山小山石玲珑。 赤霞日烘紫玛瑙,白露夜滴青芙蓉。 飘绡云起穿石屋,石上凉风吹紫竹。 挂冠何日赋《归来》,煮茗篝灯洞中宿。 2. 诗意解释: - 天风与我同行:首句“天风吹我登鳌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中,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攀登至高峰的景象。 -
《少年游·去年人在凤凰池》 【诗句】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火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译文】 去年在凤凰池中生活愉快,夜晚点着银烛弹起丝弦。沉香燃烧的香气消散,如梦似幻的梨云飘散在温暖的春夜里,深院里绣着精美的帘子低垂。 【注释】 1. 凤凰池:指宫廷中的高级官员任职的机构或场所。 2. 银烛夜弹丝:用银蜡烛照明,弹奏着丝弦乐器。 3. 沉火香消:形容香烟袅袅升起,逐渐消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要点和艺术手法。首先,根据题干中的“过岭”可知这首诗的题目。然后,理解题目的大意。接着,逐句翻译诗句,并概括其内容要点。最后,结合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译文: 高耸陡峭的山壁冲流而起,仿佛一只巨鳌戴在山顶。山有古人题名,但字已模糊不清。难道就没有人的名字存留下来吗?只是隐约地可以想见当年的情形。看看前人的踪迹,只能感慨万千。天气变化莫测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寒夜闻角 - 释义:在寒冷的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 - 赏析: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寒冷的冬夜景象,为后文的紧张情绪打下基调。 2. 野人卧病不得眠,呜呜画角声凄然 - 释义:一个生病的野外人在冷清的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同时,耳边传来断断续续的角声,显得格外凄凉。 - 赏析:通过“卧病”、“不得眠”和“呜咽”等词汇,传达出作者因身体不适而难以入睡的苦闷。同时
诗句释义与赏析 双崖屹立几千仞,下有一叶之孤舟。 译文: 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崖,仿佛有几千年的岁月。在崖下的江面上,只有一只孤独的小舟。 繁星乱垂光晔晔,长藤古木风飕飕。 译文: 满天繁星仿佛垂挂下来,闪烁着点点光芒;古老的树木和藤蔓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 荒祠幽黑山鬼集,怪石如人水边立。 译文: 废弃的庙宇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似乎有山鬼聚集其中;那些奇特的石头,形状如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