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养疴适林野,奉母营幽居。 南湖最清深,一亩分隈隅。 诸弟秃秋颖,力缩辛苦馀。 名园足盛衰,天傥畀区区。 但惜秋水涸,木石艰航桴。 决流溉旱干,敢怨工作纡。 山居日无事,诸子奉肩舆。 弄漪坐山光,往往归忘晡。 凉风感予仲,朝朝公府趋。 红叶被径深,梦熟山中庐。 注释: 1. 养疴适林野,奉母营幽居:在山林间休养身体,为母亲营造一个宁静的居所。 - 养疴(yǎng kē):指休养病体。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作品。诗题中的“劳玉初”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李玉,字子玉,号东阳逸民,他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制度,辞官隐居在劳山,自号“东阳逸民”。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杨子渡扬子,椒山住焦山。 - “杨子江”和“扬子”,指的是长江,古人认为这里是扬雄(字子云)的故乡。扬雄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椒山”(今山东曲阜市南),是孔子的故乡,孔子名丘,字仲尼
这首诗名为《六通寺》,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独行至六通寺 山深息交游,独往寻僧庵。 —— 在深深的山林中,作者独自寻找寺庙。 径转忽异色,迎面堆浓岚。 —— 道路转角处,景色突然变得不同,迎面而来的是浓厚的雾气。 高柯正脱叶,新红醉霜酣。 —— 高树上的树叶正脱落,新红色的枫叶仿佛沉醉于霜中。 上方带修竹,万翠犹毵毵。 —— 上方有一片修长的竹林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每句的字数分别是:第一句5个字,第二句7个字,第三句5个字,第四句7个字,第五句6个字。整首诗的意思是:素心的兰花在梦中亭亭玉立,含情脉脉,令人难以忘怀。虽然经历了千春的变迁,但依然珍视这一花多的美丽。露水的重压使人泪流满面,明月的清辉使愁绪如烟散去。不知这兰花的紫苔之志有何深意,为什么每年都如此呢? 译文: 素心兰在梦中亭亭玉立, 含情脉脉让人无法忘怀。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三台山山居杂诗:这是一首关于隐居生活的诗。"三台山"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地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山"通常与隐士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可能是一种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人生实苦相,种种含悽酸: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苦难和悲伤。"苦相"暗示了生活中的艰辛和不幸,而"含悽酸"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情感的深刻性和普遍性。 - 寻常暗饮刃,不在血流川
多涂趋一轨,何事为生机。 发愤以忘忧,孔叟乃孜孜。 平生已半世,晨光乍熹微。 常恐堕幽忧,闻道曾无时。 山空露气盛,虫吟不肯迟。 耿耿对无寐,孤灯我因依。 【注释】: 多涂:众多的道路。 趋一轨:走同一条道路。 何事:为什么。 发愤:振作精神。 孔叟:孔子,这里指孔子的弟子颜回。 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 平生:一生。 忽忽:恍惚、迷惘之意。 堕(duó)幽忧:陷入忧愁之中。 道:佛教语
谢子汉之阳,乱世皋比拥。 截流逢生源,壁立见真勇。 刘叟卧江浔,破寺俯汹涌。 苦约过颜堪,远念生敬竦。 至诣久寂寥,双茧或破蛹。 石径秋气高,夕照明孤耸。 何时共游踪,物外一笑踊。 注释: 1. 谢子汉之阳:指谢氏家族的居所位于汉阳,即现在的武汉市汉阳区。 2. 乱世皋比拥:在乱世中,人们聚集在一起。 3. 截流逢生源:指在江面上遇到水流时,需要拦截水源。 4. 壁立见真勇:形容山势险峻
【译文】 二月六日早晨,我从东门出城到外舅子封公的墓地祭扫。经过洪山、卓刀泉时,路上触景伤情而作此诗。 流离失所无法归家,重到故园伤心人。 上坟途中凄惨异常,风景依旧却令人惊心。 柳条青翠又已长高,小池塘水声如蛙鸣。 难觅当年雪中景色,偶尔看到几树檀香花。 松风古寺清泉泠冽,匆匆间不暇品评僧人烹茶。 当年春郊斗马游猎,关朱、群季等名将纷乱争先。 长堤三十里疾驰而过,桃林下翻飞红霞满天。
三台山山居杂诗 论才及宋代,岂不先乖崖。 注释:讨论才华时,不就宋代的李纲吗?难道他不是一位先贤吗? 遗像留僧庵,了了明去来。 注释:他(指李纲)的遗像留在寺庙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的去向和来处。 惜哉太华莲,专为希夷开。 注释:可惜啊,这太华莲是专门为周敦颐而开的。 不独神清子,事业限炉灰。 注释: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品德高尚(指周敦颐),而且他的生命也如同炉中的灰烬一样有限。
【诗句释义】 三台山山居杂诗: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在三台山隐居生活的诗。三台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名胜之一,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北,有“天下幽奇名胜”、“峨眉山前第一峰”之誉。 山中栗正熟,坼苞满田畛:栗子(即栗树的果实)成熟了,剥开它们的壳,可以看到饱满的果肉。 蒸燖拌酱椒,侑酒滋芳辛:用蒸煮的方法将栗子与酱椒一起食用,既增加了美味又可以消除口中的辛辣味。 醉中有陶苏,颇洗战国秦:喝得酩酊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