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子諲
【注释】 《水调歌头》是苏轼贬谪黄州后创作的词。“闰馀”指闰月余下的几天,“何好”意为有何益处,“补天修月人去”指的是神话故事中嫦娥奔月。“风流”,这里指美好的风度。“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指作者在南昌幕府时与洪皓、孙道夫、李焘、李光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洪皓是宋朝著名词人,他的诗词风格豪迈激昂,感情丰富,对苏轼影响颇大;李焘也是宋代著名的学者,其学问渊博,文章典雅
这首诗的译文是: 银山堆里庐山对。舟子愁如醉。笑看五老了无忧。大觉胸中云梦、气横秋。 若人到得归元处。空一齐销去。直须闻见泯然收。始知大江东注、不曾流。 注释解释: - 银山堆:形容山上积雪像银子一样堆积,比喻山上的雪景壮观。 - 庐山对:指庐山在江的对面,即江西的庐山与湖北的庐山相对。 - 舟子:指行船的人。愁如醉:形容舟子因为旅途劳顿而感到疲惫,如同醉了一般。 - 笑看五老:传说中五位仙人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此词为作者自度曲,后被选入《漱玉集》。 江头苦被梅花恼。一夜霜须老:江边的梅花因为被雪花的寒冷折磨而更加娇嫩。 谁将冰玉比精神:是谁用冰清玉洁来形容人的精神呢? 除是凌风却月见天真:除了像在风中挺立和在月光下显现出纯真的人外。 情高意远仍多思:情感丰富,志向高远,仍然有很多思绪。 只有人相似:除了像这样的人以外,其他人无法与这种精神相媲美。 满城桃李不能春
诗句释义 1. 岩桂秋风南埭路。墙外行人,十里香随步。此是芗林游戏处。 - 岩桂:指在岩石中生长的桂花,因其香气浓郁而著名。 - 秋风:季节特征,秋天的风。 - 南埭路:地名,位于南方的一个道路。 - 墙外行人:指的是从墙外经过的人。 - 十里香随步:形容桂花香气随风扩散,覆盖了整个区域。 - 芗林游戏处:指一个适合游玩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公园或花园。 2. 今日对花非浪语。忆昨明光
《满江红·秋思》 作者:陆游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 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试举似虎头城太守,想应会得玄玄处。老我来、懒更作渊明,闲情赋。 【注释】 1. 雁阵:大雁排成的行列。 2. 篱菊:篱笆旁的菊花。 3. 岩花:山中的花。 4. 清氛:清爽的气息。 5. 黄香
【注释】 《水调歌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中秋赏月的盛况,下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忧和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之悲。全词风格豪放、清新,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慨。 【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大文豪苏轼所创的一阙咏史抒怀的词,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过中秋节时所作。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
水调歌头 飘飘任公子,爽气欲横秋。向日携诗过我,知不是凡流。筑室清江西畔,巧占一川佳处,胜士日追游。邀我出门去,柱月上新楼。 烂银盘,从树杪,出云头。好是风流从事,同醉入青州。须信人生如幻,七十古来稀有,销得几狐裘。谁似芗林老,无喜亦无忧。 注释与赏析: - 飘飘任公子("任公子"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鱼): 形容自己如同任公子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爽气欲横秋: "爽气"指清爽的气候
诗句解析 1. “恨中秋、多雨及晴景,追赏且探先”: 此句表达了对雨后天气晴朗的遗憾与对中秋佳节美景的期待。 2. “纵玉钩初上,冰轮未正”: “玉钩”可能指的是月牙或月亮形状,而“冰轮”通常指新月或是初升的满月。这两句描述了中秋之夜,月亮刚刚升起尚未完全圆时的情景。 3. “无奈婵娟”: 用“婵娟”来指代月亮,表示作者对中秋之夜月光的美好和遗憾。 4. “饮客不来自酌,对影亦清妍”:
【诗句解释】 1. 澄江霁月清无对。鲁酒何须醉:意思是,在澄清的江水和皎洁的月光下,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这景色了,我喝的鲁地的酒又何必去陶醉呢? 2. 人怜贫病不堪忧。谁识此心如月、正含秋:我同情那些贫病交加的人。但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意像这轮明月一样,正含着秋天的凉意呢? 3. 再三涝漉方知处。试向波心去:经过多次过滤,才能知道水的真面目,我需要亲自到水中去,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4.
【注释】: 去年不到琼花底。蝶梦空相倚。今年特地趁花来。却甚不教同醉、过花开。(“去年”二句) 去年(去年)我还没有来到琼花之下(没有到)。 蝶梦空相倚。今年特地趁花来。却甚不教同醉、过花开。(今年)特地趁着花开(来到)花下,(为什么)不让我也和你们一起喝醉呢? 花知此恨年年有。也伴人春瘦。一枝和泪寄春风。应把旧愁新怨、入眉峰。(花知道)我每年的怨恨(此恨),也陪伴着人们(春天里)越来越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