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六十四,四度闰中秋。碧天千里如水,明月更如流。照我洛滨诗伯,携手仙卿廛隐,阆苑与同游。人醉玉相倚,不肯下琼楼。
芗林老,章江上,几回头。剩欲控鹤瀛海,聊下越王州。直入白云深处,细酌仙人九酝,香雾尽侵裘。共看一笑粲,以写我心忧。

【注释】

《水调歌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中秋赏月的盛况,下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忧和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之悲。全词风格豪放、清新,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慨。

【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大文豪苏轼所创的一阙咏史抒怀的词,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过中秋节时所作。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当时苏东坡因与当路者政见不合,受谗言排挤,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中秋之夜,苏轼独自饮酒抚琴,仰望天空中皎洁明亮的明月,不由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句。

“我生六十四,四度闰中秋。”这是词的开头两句,意思是说:我这一生度过了整整六十四个年头,这四次都是在闰年的中秋佳节度过的。

“碧天千里如水,明月更如流。”这是第三句,意思是:那蓝天如同流动的水,那圆月则更是如流水一般。

“照我洛滨诗伯,携手仙卿廛隐,阆苑与同游。”这是第四句,意思是: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我,就像我的老朋友——洛滨诗伯,他跟我一样在神仙般的人间仙境里漫游。

“人醉玉相倚,不肯下琼楼。”这是第五句,意思是:我陶醉在这美妙的月色之中,不愿离开。

“芗林老,章江上,几回头。”“香雾尽侵裘”是第六句,第七句。“芗林”指花林。这两句意思是:我年事已高,头发白了,在章江河边走过多次,但每次看到月亮时都不禁回首凝望。

“剩欲控鹤瀛海,聊下越王州。直入白云深处,细酌仙人九酝,香雾尽侵裘。”这是第八、九两句,意思是:我本想骑上鹤飞向远方的瀛海去,也想去越王州看看。但我又想到要进入白云深处,就只好先坐下来细细地品尝仙人酿制的酒,直到身上都沾满了酒气才罢休。

“共看一笑粲,以写我心忧。”这是最后两句,意思是:我们一起看着月亮,笑着,把心中的忧愁都忘掉了。

此词上片写中秋赏月的盛况;下片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忧和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之悲。全词风格豪放、清新,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