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至
《重别南给事》赏析: 诗句解读 1. 谪宦三年尚未回:“谪宦三年”指的是贾至被贬后,在地方担任官职长达三年之久。而“尚未回”则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渴望和未能实现的愿望。 2. 故人今日又重来:“故人今日又重来”意味着与过去的知己再次重逢,尽管环境变化,但友情未变。 译文 谪宦三年尚且不能返回,故人今日再度相聚。 听说崖州距离这里有千里之遥,今夜须尽数千杯以庆祝重逢。 注释 - 谪宦
【注释】: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 于役各勤王,驱驰拱紫宸。 岂惟太公望,往昔逢周文。 谁谓三杰才,功业独殊伦。 感此慰行迈,无为歌苦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任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和门下崔侍郎的诗。诗人借题发挥,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愿效尺寸微力,以报主恩”的政治理想。 首联点明题旨,指出此次出使,是为了奉诏前往朔方。“于役”,即从役
诗句:胡羯乱中夏,銮舆忽南巡。 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风尘。 译文:胡人叛乱使中原陷入混乱,皇帝突然南下巡视。文官武士都陷入了战火之中,他们像风中的尘土一样四处逃散。 注释:“胡羯乱中夏”中的“胡羯”指代北朝时期入侵的少数民族,“乱中夏”形容当时国家的混乱局面。“銮舆忽南巡”中的“銮舆”指的是皇帝的车驾,“南巡”表示皇帝南下巡视。“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风尘”描绘了文武百官在战乱中陷入困境
以下是对《送南给事贬崖州》的逐句释义: 1. 畴昔丹墀与凤池 - 畴昔:过去,昔日。 - 丹墀:红色的台阶。 - 与凤池:与皇家的凤凰池相邻。凤池是古代帝王宫殿中的一种池子,象征着高贵和尊贵。 2. 即今相见两相悲 - 即今:如今。 - 相见:面对面相见。 - 两相悲:双方都感到悲伤。 3. 朱崖云梦三千里 - 朱崖:红色的山崖。 - 云梦:云雾缭绕的梦境。 - 三千里:形容距离之远。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 谪居潇湘渚,再见洞庭秋。 极目连江汉,西南浸斗牛。 滔滔荡云梦,澹澹摇巴丘。 旷如临渤澥,窅疑造瀛洲。 君山丽中波,苍翠长夜浮。 帝子去永久,楚词尚悲秋。 我同长沙行,时事加百忧。 登高望旧国,胡马满东周。 宛叶遍蓬蒿,樊邓无良畴。 独攀青枫树,泪洒沧江流。 故人西掖寮,同扈岐阳蒐。 差池尽三黜,蹭蹬各南州。 相去虽地接,不得从之游。 耿耿云阳台,迢迢王粲楼。
【注释】: 王八员外,指王昌龄。 三湘:今湖南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巴陵夜别”为线索,前两句写离别的时令和地点,后两句写离情别恨。前三句写景,渲染了送别时的凄清气氛;后三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一句“柳絮飞时别洛阳”,是说当柳絮飞舞的时候,作者在洛阳与友人分别。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将分别比作柳絮飞散,既形象地写出了分别的突然和匆忙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手法的赏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首联写景,描绘了诗人送别的地点和环境;颔联写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颈联写景,表达了对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联写意,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简练,结构严谨。 【答案】 ①“巴陵湖水阔”:洞庭湖的水宽广无边,水天一色。②“长沙南畔更萧条”
月明湘水白,霜落洞庭干。 放逐长沙外,相逢路正难。 云归帝乡远,雁报朔方寒。 此别盈襟泪,雍门不假弹。 诗句释义 - “月明湘水白”:在明亮的月光下,湘江的水显得格外清澈,仿佛一尘不染。 - “霜落洞庭干”:霜降洞庭湖,湖面结冰,景象壮观而寂寥。 - “放逐长沙外”:诗人被贬到遥远的长沙郡,远离朝廷中心。 - “相逢路正难”:与李六侍御的离别充满艰难,道路遥远且不易相见。 -
贾至的《赠薛瑶英》是一首表现深情厚意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女子舞蹈时的羞涩与美丽。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舞怯铢衣重:这里的“铢衣”指的是古代一种用金丝线织成的细薄衣料,用以衬托舞者轻盈的体态,而“舞怯”意味着舞蹈中的女舞者因衣料过轻而感到羞涩或不自在。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舞者的外貌特征——纤细的身姿和轻盈的动作,更通过“怯”字传达了她内心的微妙感受,即在众目睽睽之下
诗句: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译文:春天来了,阳光温暖,和煦的春风使得杨柳变得翠绿欲滴。北方的鸿雁也随着季节的变化,飞回南方的故乡。岳阳城楼上传来悠扬的笛声,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本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日景色图。诗人以“日长风暖”为背景,描写了柳树的青翠,以及归雁的飞行方向——它们飞入了“窅冥”,一个深不可测的空间,象征着远方或是未知的未来。这种描写不仅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