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注释】 高城:高大的城墙。巀(yú)巀:高大的样子。 百堵:指城墙。 白日树旗:白天在城墙上挂起军用旗帜。 将军:指守城主将。 戒严:戒备,警戒。 武:有勇略的人。 彀(Gòu)弩:拉满弓准备射箭的弩。 楼军:城楼上的士兵。 转石:从城楼扔石头击敌。 城人:指城内居民。 噫(yī):叹词。 嗟嗟:悲叹声。 城完:指城池得以保全。 家可全:家室可以得到保全。 城破:指城池被攻破。 虏
南山篇 朝采南山,白石盘盘。风来吹葛,葛叶幡幡。岂无枝蔓,念我本根。 翘翘栗薪,靡考谁爇。缉缉葛丝,考则靡服。筛筛涧鱼,在罶丽丽。 昔用为飧,今用为祭。上陵折松,下坂折柳。遥遥游子,勿以行久。 月不恒处,日则有酉。瞻彼日月,思我父母。 注释: 朝采南山:早晨去南山采摘。 白石盘盘:白石头像盘子一样堆叠在一起。 风来吹葛:风吹来,葛树的叶子随风飘动。 岂无枝蔓:难道没有树枝和藤蔓吗? 念我本根
【注释】 莫罗燕:即“莫罗雀”。 罗雀:捕鸟用的网。 燕飞在高殿,殿高且深谁得见。 殿:指高高的殿堂。 谁得见:谁能看得见它? 主人垂幕高殿中,燕来徘徊不敢通。 主人:指宫殿的主人,也指作者自己。 垂幕:垂下帐帘。 徘徊:来回走动,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译文】 莫罗雀,莫罗雀,燕子在高高的殿堂上飞,殿堂又高又深,谁能看见它呢? 宫殿的主人垂下了帐帘,在高高的殿堂里,燕子飞来飞去地徘徊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养蚕词》。全诗如下: 桑叶青,蚕始生。 桑叶莫莫,蚕白满箔。 今年女儿道蚕早,昼夜照蚕恐蚕老。 浮萍生叶麦落花,风檐缫丝斗鸣车。 君不见簇上蚕干死,老蚕成蛾又生子。 注释与赏析: 1. 桑叶青,蚕始生。桑叶莫莫,蚕白满箔。 - 这句诗描写了养蚕的情景,从桑树开始变绿到蚕宝宝孵化出来,再到桑叶上的蚕宝宝逐渐长大直至覆盖整个桑叶。 - “莫莫”可能是桑叶的颜色或形状
双雁篇 双雁云中来,雍雍扬鸣音。 念子中路散,一飞与一沉。 冥冥江湖道,思归苦不早。 昔为并栖禽,今为特飞鸟。 飘沙恋故浦,别流思故河。 奈何同沟水,翻作异派波。 鸟悲多苦音,客悲多苦言。 弦尔孤桐琴,操我双雁篇。 【注释】: 1. 双雁:比喻夫妻或恋人。 2. 雍雍(yōng yōng )扬鸣:形容雁的鸣叫声。 3. 念子(yuàn zi):思念丈夫或妻子。 4. 一飞一沉:指夫妻分离后
【解析】 此诗是一首叙事诗。前四句叙述了“朔妻”被“下宫兵来围”,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置儿裤中儿不啼”,以表现其“孤儿”之难;后八句描写了程婴和公孙杵臼为报赵氏冤死、复赵社而“婴刎头”的情景,表达了强烈的反暴复仇的主题思想。全诗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答案】 译文: 下宫兵来围朔妻,置儿裤中儿不啼。一索不得当再索,孤儿那可活? 嗟杵臼,尔为朔客我为友,立孤诚难死何有? 嗟程婴,女当徐死难当事
易水行 寒风夕吹易水波,渐离击筑荆卿歌。白衣洒泪当祖路,日落登车去不顾。 译文:在寒冷的夜晚,易水边响起了荆轲的歌声和剑击的声音。他身着白衣,泪洒长路,太阳下山时,他登上马车匆匆离去,没有再回头看一眼。 注释:易水:指易水河,古代著名的悲壮之地。荆卿:即荆轲。渐离: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白衣:此处比喻荆轲的忠诚之心。祖路:回家的路,这里指燕国。日落:太阳下山的意思。登车:出发。顾:回头看。 赏析
牧犊行 黄牛遇虎南山下,夜见白石心中怕。 (注释:黄牛在南山下遇见老虎,夜晚看到白色的石头,心里感到很害怕。) 牧童牧犊畏虎欺,挽弓逻之不敢离。 (注释:牧童害怕老虎,用弓箭来守护自己的牛羊。) 削竹为簇蒿为箭,射虎恨不穿虎皮。 (注释:用竹子削成箭簇,用蒿草做成箭矢,但可惜没有箭穿透老虎的皮毛。) 嗟汝虎尔勿欺我犊,我犊有日头生角。 (注释:感叹你这只老虎不要骗我的小牛
潘节妇 二十君辞房,六十妾在堂。红颜为妇白首孀,昔日抱女今已亡。 注释:二十岁时你离开了我,六十岁时我在堂上等你。年轻时你是我的丈夫,现在你已经白发苍苍,而我已经失去了女儿。 风火炎烟黑,邻里相救失颜色。未亡之人安所从,义不避火天返风。 译文:狂风大火,烟雾弥漫,邻居们前来营救,我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那些还活着的人,我该怎么办?我不能逃避火灾,我要回到天上。 噫嗟嗟,妾虽有身君无子
这首诗是杜甫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泰山和梁甫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间冷暖的关注。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君不见泰山高高梁甫在其半,古来封坛禅地无宫馆。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泰山多么高峻,它一半被梁甫山占据着吗?古时候这里是封禅之地,没有宫殿和建筑。 注释:泰山,又称岱山,是中国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梁甫山,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南,因山上有梁山泊而得名。封坛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