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咏古五首·其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高亭发秋吹,广野多边声。 注释:秋天的风吹过高亭,发出悠扬的声音;广阔的草原上回荡着各种声响。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辽阔、宁静的秋天景象,通过“高亭”和“广野”这两个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壮丽景色和大自然的和谐。 谁和羌笛歌,难为愁士听。 注释:谁在吹奏羌笛,歌声难以让忧愁的人聆听。 赏析
【注释】 鼓枻:击桨。 大江:指长江。 回首:回头看。 中流:指长江中游。 射:射箭。 青条:嫩枝。 黄鸟:传说中的仙鸟。 翠华:皇帝的旌旗,也作“翠华”。 中流:指长江中游。 清音:美妙的声音。 《祈招》:《诗经·小雅》篇名。 焉:哪里。 【译文】 我驾着船从大江上驶去,回头望着枞阳渡。 在那长江中游有汉帝台,那里是射蛟的地方。 夕阳西下天风阵阵吹,那青枝变枯树了。 上面有黄鸟在歌唱
【注释】 秦皇:秦始皇。 服胡越(yue yuè):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征服南越、北边和东夷等少数民族。 六合:天地四方,这里指天下。 中不继:心中不再有。 乃筑:因此修筑。 女怀清:《诗经·卫风·硕人》篇:“庄姜之弟,齐侯之子,美如英。其德甚显。不显维何?载胥及溺。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易初无子,庸厥则行。终然口径,以燕翼子。居处端深,冯匡君子,匪直也言,山有枢。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汉廷
诗句释义 1 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这里的“和璧”指的是美玉,而“珠翠”则指华丽的珠宝。诗人通过对比来强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装饰,而是在于内在的品质和价值。"流光"可能指的是时间或美丽的事物带来的短暂光芒。这一句表达出一种对内在价值的重视超过外在华美的哲学思想。 2. 章华宫畔路,夫子欲何陈:章华宫是楚灵王修建的宫殿,这里用来象征某种荣耀或成就。"夫子"在这里可能是在指代某个有学问
注释: 循吏有儿子叫宽,于是以欠租被罢官。 设置官吏像茧丝一样,怎么能要求他们不腐败? 想到魏王的两个臣子,已经满足了风餐露宿的艰辛。 难道不是爱我的君王吗,只是害怕因我而使国家丢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担任郡守时所作,通过咏叹古代循吏的政绩,来表达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诗中“循吏有儿宽,乃以负租黜”指的是古代循吏的儿子叫宽,因为欠租而被免职。这里的“循吏”指的是那些恪守职责、勤于政事的官员
诗句释义 1 新阳散馀冱 - “新阳”指初春的阳光,“散余冱”意味着解除了冬季剩余的寒冷。 2. 和风泛窗棂 - “和风”即温暖的春风,“泛窗棂”形容春风轻拂窗户,如同轻轻吹过。 3. 披褐蔼自怡 - “披褐”意为穿着粗布衣服,简朴;“蔼”是温暖、舒适的样子;“怡”是愉快、满足的感觉。 4. 举象难为名 - “举象”比喻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大象的庞大和力量;“难为名”表示难以命名这种壮观或力量。
【赏析】 以日暮时的情景为题。首句“日暮东风休”,是说日暮时分,东风也渐渐停息下来。次句“掩卷幽窗静”,则是说诗人在幽静的房间里,放下手中的书卷,静静地坐下来。第三句“飒然春雨来”,描写春雨到来的景象:细碎的雨点随风飘洒下来,声音飒飒地响着,仿佛是春天的使者。第四句“一室生微冷”,则描绘了春雨带来的凉意:雨水打湿了窗户纸,使得室内变得有些寒冷。第五句“时有栖鸟声”
【注释】 感春杂咏八首其三: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里所作。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鸣声凄切,古人常以子规啼来象征离别。诗人在夜晚听见杜鹃的啼叫声,早上看到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就写了这首诗。圜天指天空,九重指天上的最高层,即九天。谁令互激转,谁让它们相互撞击而发出声音呢?北陆指北方,凌指冰凌。西宅指西边的住宅,寅饯指寅时。野草青更青,衰盛吾何辨。野外的野草又重新变绿了,我怎么知道这是衰败还是茂盛呢!
感春杂咏八首·其七:橘树多好阴,乃在湘江涯。光风荡朝日,朱实荣绿枝。馨香既远达,乃托白玉墀。被遇主人盻,宾客皆嗟咨。植根谅非旧,为枳复何悲。 诗句释义: 1. 橘树多好阴:指橘树喜欢阴凉的环境,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好。 2. 乃在湘江涯:橘树生长的地方是湘江的边上。 3. 光风荡朝日:阳光照耀着橘子,使其更加鲜艳。 4. 朱实荣绿枝:橘子的果实(朱实)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得红润。 5.
这是一首五言诗,作者为唐朝诗人王禹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翻译: - 群舒山色如连云,万里江涛蹙山动。 我昔结屋山中居,歊雾蒸云日澒洞。 青蓑短棹放中流,山壑贞观信天纵。 与君初未奉馀欢,各对烟波一江共。 注释: 1. 群舒山色如连云:群舒山的景色如同连绵不断的云雾。 2. 万里江涛蹙山动:万里长江的涛声如同压抑着山峰的动作。 3. 我昔结屋山中居:我曾经在山中建造了一座小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