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仪
【注释】 残:残缺。颜鲁公祠:唐代宰相颜真卿的庙。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后因反对安史之乱而遭陷害,被贬为永州司马。天宝十四年(755)任湖州刺史,在湖州筑城防秋,以抵御吐蕃。后迁东阳太守,有《颜勤礼碑》。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爆发,他起兵勤王,任河中尹、河阳节度使等职。公元768年,回朝任吏部侍郎。次年,拜太子太保,封鲁郡侯
【诗句】 无端寒雨促秋光。晚风凉。野云苍。才有梧桐,助响落银床。窗外声声浑不住,愁绝处,夜偏长。 况添低砌又啼螀。乱回肠。更心伤。炉内寒烟,销尽水沉香。欹枕难堪听到晓,心滴碎,怯空房。 【译文】 无缘无故地冷雨催促着秋天的光景,傍晚的微风清凉而凉爽。天上飘来的云彩苍老、沉重。刚刚有风吹过梧桐树,发出清脆的声音落下银色的台阶。窗外的声音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让我感到无比的忧愁,而夜晚却显得异常漫长
【注释】 构思下笔。汉魏齐梁求并立。底事心忙。才学韩苏又柳王。 拘牵潦草,面目何曾收拾好。纵效西颦。没奈生成嫫母形。 【赏析】 此词为感作。词中作者自谓“汉魏齐梁”,意谓自己学习前代名家之作品。然而,由于“拘牵潦草”,所以“面目何曾收拾好”。作者认为,即使是像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这些名家的书法,也只能是“西施捧心”而已,而自己的字只能像“王昭君出塞图”,即丑陋不堪。 上阕起首二句说,“汉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形象特点、思想情感、写作背景等各个要素。 本首诗前四句写江景,后四句写雨景,由江到雨,由静而动,由远及近,由虚到实,由表及里,层次分明,意境阔大;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喷雪”与“飞”,“搏沙”与“驻”,“翻盆挂瀑横空布”分别比作“喷雪”“飞”,以“星红一线雷车舞”比作“翻盆挂瀑”,形象生动,富有动感,把大自然的雄浑壮美展现在读者眼前
【注释】: 1. 偶然乘兴一登楼:偶尔兴致来了,登上高楼去观赏一下。登楼:登上高楼。 2. 江色俯晴流:江水在晴朗的阳光下流淌。 3. 试看千山枫老,无奈又残秋:我试着看看千山的枫叶已经变老了,无可奈何地进入了深秋。 4. 云影碧,晚峰浮:云的影子呈现出绿色,傍晚的山峰浮动着。 5. 雁声悠:大雁的声音很悠扬。 6. 栏杆倚遍,地上天边,何处消愁:我走遍了栏杆,看到了地上和天边的风景
注释: - 日色暖平津:日色温暖,平津被照耀得如春。 - 乡梦杳、寻屐忒愁人:故乡的梦境遥远,我寻找旧鞋的足迹却倍感忧愁。 - 金勒騧嘶:金络马(辔)上骏马奔腾。 - 夕阳烟淡,玉楼人望:夕阳西下,远处的楼阁上有人凝望。 - 碧影萋萋三春暮:绿色的草影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显得更加茂盛。 - 南浦犹伤神:南方的河边仍然让人感到哀伤。 - 蜀魄叫残:蜀地的女鬼还在哀嚎。 - 楚魂招罢
诗句释义: 1. 明月棹孤舟悲秋:在月光下划着孤舟,感受到秋天的凄凉。 2. 到得秋来愁便阔:到了秋天,愁绪便显得格外宽广。 3. 悲风又剪桐枝落:悲凉的秋风似乎在剪断梧桐的枝叶下落。 4. 天际哀鸿,林间病叶,断送秋光寂寞:天空中飞过悲伤的鸿雁,林间落下病弱的叶子,都在无情地消解着秋天的光辉与生机。 5. 剩对黄花怜瘦索:只剩下对盛开的黄菊花怜惜它的瘦弱。 6. 淡容冷艳枝枝弱
踏莎行·题梅花水仙 庾岭春迟,洛川波迥。一般幽思谁能领。个侬同住水云乡,黄裳绛服欣联影。 世外芳姿,寰中仙品。灵根堪结芝林隐。好将三秀拟三香,襟期冰雪偏宜冷。 注释: ①庾岭:指江西南昌市的南郊,因晋代庾翼曾在这里屯兵而得名。庾岭春天来得晚,水流曲折回旋。 ②水云乡:形容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地方。 ③黄裳绛服:指黄色和红色的衣物,这里比喻梅花的色泽。 赏析:
浪淘沙·吉林秋感,次鹤仙夫人韵 关塞冷秋风。沙雾迷蒙。可怜秋去又匆匆。凝望乱烟衰草外,离恨无穷。 最好故园中。黄鞠丹枫。蟹螯双擘酒盈钟。此景那堪回首忆,愁见归鸿。 注释: 1. 关塞:指边境的要塞或关口。 2. 冷风:形容秋天的天气寒冷刺骨。 3. 沙雾:指风吹起的尘土和水汽形成的雾气。 4. 黄鞠:黄色的花。 5. 丹枫:红色的枫叶。 6. 蟹螯:即螃蟹的钳子,这里借指螃蟹。 7. 此景
浣溪沙·梅魂 【译文】庾岭上笼罩在烟雾之中,夜色朦胧一片寂静;罗浮山下月儿冷清,道路遥远漫长。最使人难以忍受的是,梅花的孤寂之美,却无法与它相遇。 风笛吹奏的声音,似乎已经残缺不全,令人听来感到心酸欲断;而霜笳的哀怨之声,听来也让人变得麻木不仁,不再有感伤之情。梅花那脉脉含情的姿态,远远地看过去,却依然难以召唤。 注释: 1. 庾岭:即大庚岭,在今广东省南雄县西。 2. 罗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