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总
霢霂时雨霁,清和孟夏肇。 “霢霂”是细雨纷飞的样子,这里指初晴后细密的春雨。 栖宿绿野中,登顿丹霞杪。 在绿色的田野上住宿,登上了红色的山峰的顶端。 敬仰高人德,抗志尘物表。 对高尚的人心怀敬意,立志要超脱世俗。 三空豁已悟,万有一何小。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空门已经领悟,万事万物都微不足道。 始从情所寄,冥期谅不少。 从内心寄托情感,相信时间不会很多限制。 荷衣步林泉,麦气凉昏晓。
入摄山栖霞寺诗并序 净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 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岁华皆采穫,冬晚共严枯。 濯流济八水,开襟入四衢。 玆山灵妙合,当与天地俱。 石濑乍深浅,崖烟递有无。 缺碑横古隧,盘木卧荒涂。 行行备履历,步步辚威纡。 高僧迹共远,胜地心相符。 樵隐各有得,丹青独不渝。 遗风伫芳桂,比德喻生刍。 寄言长往客,悽然伤鄙夫。 译文: 我抱着一颗清净之心来到这座摄山的栖霞寺。岁月已经悄然过去
诗句释义: - 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在江上划船时,我怜悯这曲折的江流,寻访山间,静心聆听自然的声音。 - 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我欣赏这芬芳的杜鹃花的特性,但必须与世俗之人区分开。 - 贝塔涵流动,花台偏领芬:贝塔(即贝叶经,佛教经典)象征着流动的智慧,而花台则代表着芬芳的香气。 - 蒙茏出檐桂,散漫绕窗云:茂盛的桂花从屋檐下飘落,散落在窗边的云雾中。 - 情幽岂徇物,志远易惊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把握其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相关注释进行答题。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闻说从合浦来的树叶,飘到洛阳去。合浦在广东,是当时南海郡的治所。洛阳在河南,两地相距甚远,树叶不可能长距离飘移。这两句诗看似写树叶飘移,其实是托物言志,诗人借树叶飘移来暗喻自己的思乡之情。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之情。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輶轩通八表,旌节骛三秦。 听歌酬敏对,继好伫行人。 贺生思沈郁,萧弟学纷纶。 共有笔端誉,皆为席上珍。 离群徒悄悄,征旅日駪駪。 黄河分太史,一曲悲千里。 海内平生亲,中朝流寓士。 痛哉悯梁祚,于焉三十祀。 钟仪絷不归,盛宪非何已。 陇头心断绝,尔为参生死。 回首望长安,犹如蜀道难。
诗句解析: 1. 翠渚还銮辂,瑶池命羽觞: - 翠渚:形容湖泊周围环境的美丽,翠色代表湖面或周围的植被。 - 还:返回、归还。 - 銮辂:古代帝王的车驾,通常用于皇帝出行或朝会时的交通工具。 - 瑶池:神话中的美好水域,常用来形容美丽而神圣的地方。 - 命羽觞:在古代礼仪中,用羽觞(一种酒杯)来饮酒,象征尊敬。 译文: 翠色的湖泊映照着銮舆,美丽的水域被命以羽觞盛酒。 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译文”“赏析”,要求学生在对原诗句的翻译、内容概括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情感和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注释】 ①侍宴:陪皇帝或贵族宴会。玄武观:宫名,在长安城东南角上,以地势高峻而得名。唐时在此建观,后为太常观。②䍐:通“辇”。③天驷:指天子的车驾。④苍龙阙:指长安城东面门。⑤丹楼:指皇宫中的楼阁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汉文帝时,任太中大夫,后升为廷尉。他主张削弱诸侯王的封国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诸侯王和大臣结党营私。文帝采纳其意见,颁布除授官爵令,实行“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最后废除了封国制。《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年少,以文为赋,欲以风指皇帝,天子善之。” 终军(公元前?-前139),西汉人。少年时好学,十八岁入太学。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上书言治乱之道
解析 1. 肃城通甲观,承华启画堂。 - 肃城:可能是地点的简称。 - 通甲观:可能是指一个与军事或权力有关的地方。 - 承华启画堂:意味着开启华丽的宴会厅。 - 关键词注释:肃城、通甲观、承华、启画堂 2. 北宫降恩赏,西园度羽觞。 - 北宫:通常指皇宫的北部。 - 降恩赏:皇帝给予赏赐。 - 西园:古代帝王的花园或园林。 - 度羽觞:用羽觞斟酒。 - 关键词注释:北宫、降恩赏、西园
这首诗是写给中丞孔奂的,表达了诗人离别家乡二十年的心情。 我行五岭表,辞乡二十年。 我正在走五岭,告别故乡已经二十年了。 闻莺欲动咏,披雾即依然。 我听到莺鸟的声音,想要吟咏却仍然像雾一样笼罩着我。 畴昔同寮寀,今随年代改。 昔日与我有相同经历的人,现在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了。 借问藏书处,唯君故人在。 请问你那里有书吗?只有你在,因为你是我的老朋友啊。 故人名宦高,霜简肃权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