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
译文: 公既为邦伯,翻称门下生。 自惭无道术,焉敢正师名。 抱病仍求益,忧民实至诚。 斯人若弦剪,终古志难平。 注释: - 公既为邦伯:你已经是州郡的最高长官,即“方伯”。 - 翻称门下生:反客为主,自称是老师的学生。 - 自惭无道术:惭愧自己没有学问和技能,无法担任这个职务。 - 焉敢正师名:我不敢用老师的名号来称呼自己,因为自己能力不够。 - 抱病仍求益:尽管身体有病
严子陵 君臣本朋友,随世分污隆。 先生三季后,独慕巢由踪。 真主出儒素,千秋难再逢。 故人同卧榻,匪直风云从。 孤高一身远,大猷千古空。 岂伊交尚浅,将毋道未充。 卧龙如际此,焉敢伏隆中。 注释: 1. 君臣本朋友:君臣之间原本是朋友关系。 2. 随世分污隆:随着时代的变迁,地位高低不同。 3. 先生三季后: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君主常常以道德、才能来评价臣下。 4. 独慕巢由踪
裴晋公 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 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 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 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 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 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 注释: 1. 不去为无耻:意指如果选择不去,就会显得无耻。 2. 不言为不忠:意指如果不发表意见,就是不忠诚。 3. 正告中兴主:意指正直地警告当时的皇帝。 4. 漠然如瞽聋
别叶尔翔 四海故人尽,为君一系舟。 衰残良会少,謦咳宿心酬。 八十苦无食,千秋岂暇谋。 自惭筹莫助,别后重离忧。 注释: 别叶尔翔:诗人与友人告别。 四海故人尽:四海之内的老朋友都离去了。 为君一系舟:为你的离开系上一只船。 衰残良会少:衰老的身体,难以相聚的时光太少了。 謦咳宿心酬:用咳嗽声回应你的心意。 八十苦无食:八十岁的人,生活困苦,无法进食。 千秋岂暇谋:千秋万代,哪有闲暇时间谋划。
赴热河晚憩溪梁 群山作秋容,萧然如静士。 月出烟光融,山空疑远徙。 解鞍步河梁,高天净无滓。 傥值身心闲,景物睹尤美。 因羡耦耕人,销声向云水。 注释: 赴热河晚憩溪梁:前往热河(今河北承德)的晚上在溪梁休息。 群山作秋容,萧然如静士:群山仿佛秋天的景色一般,安静得就像一位隐居的智者。 月出烟光融,山空疑远徙:月亮从烟雾之中升起,将山峰映照得朦胧,让人感到它们似乎正远离自己而去。 解鞍步河梁
诗句: 1.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 - “八月望”指的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入雁荡”指的是去雁荡山旅游或探险。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按图记”是指根据地图记录来寻找或记录某个地方的特征、景观。 2. 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 -
译文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赏析 《记寻大龙湫瀑布》,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诗。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追述历史
这首诗是苏轼的《答王昆绳书》。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我(苏轼)已经活了二十六年了。 - “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如果(我)不珍惜时间,继续虚度光阴,那么(我)四十岁、五十岁时,难道会有困难吗? - “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没有在自己身上获得什么,也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我将和众人一样默默无闻。 - “每念兹事
这首诗是王苞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他们曾在斋中交手,没有机会再次相见。收到朋友的信后,王苞感到义笃而辞质,表示他们的感情真挚而诚恳,这在古代的交往中也是难能可贵的。接着,他提到了自己和朋友的志趣相同,如心事臭味相同,知道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如他哥哥一样的人。 诗的后两句描述了离开都门、运舟南浮的经历。他告别了风沙尘埃之苦
```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