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王直翁相过 芒鞋朝踏雨,来自赤城山。 久别翻生面,相看各老颜。 开樽茅屋里,煮茗竹林间。 此去须荣遇,宁愁行路难。 注释: 1. 芒鞋朝踏雨:穿着一双草鞋,在早晨顶着雨前行。 2. 赤城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以其秀丽的山水和佛教文化而闻名。 3. 久别翻生面:形容彼此长时间分离后再次相见,感觉像是重新认识的人。 4. 相看各老颜:看着对方,发现各自的容颜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苍老。 5.
【注释】 1.别山阴诸友:在山阴与朋友们分别。山阴,指会稽(今属浙江),是谢安的故乡。 2.残腊尽:即残腊,指农历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腊尽,腊月结束。 3.动:触动、触发。园林:这里泛指大自然。 4.柳色独青眼:柳树颜色翠绿,使人注目。 5.梅花同素心:梅花的颜色白里透红,像白色的花蕊,故有素心之称。 6.江湖方转徙:江湖指人世,转徙比喻人世间的变化。 7.侵寻:渐渐侵蚀,引申为消磨。 8
【注释】 曳杖:拉着拐杖。陟高阁:登高阁。渺然:辽阔、空阔的样子。闲身:闲散之身,指年老体衰、无所事事。几:几乎。落明:落日之光。秋浦:秋天的渡口。飞帆:船帆随风飘动。倚阁:凭栏而立。怅今昔:感叹今昔不同。馀恨:残余的怨恨,指对往事的追怀。吟篇:作诗。 【赏析】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六年的秋天,当时诗人任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瓯)通判。作者在登高阁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七律。 首联“曳杖陟高阁
诗句解释 1 寂寞茅檐下:描述了一个孤独的场景,诗人独自居住于简陋的茅草屋。 2. 穷居更待时: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等待,可能是为了生计或是等待时机改变现状。 3. 吾侪贫可忍:这里的“吾侪”指的是诗人自己和同伴,表达了他们忍受贫穷的决心。 4. 馀子俗难医:“馀子”指其他人,“俗难医”意味着世俗的困扰很难解决或治愈。 5. 风月最宜酒:风月通常指的是美好的自然风光和月光
这首诗的意境是宁静而深远的。诗人通过描绘西屿即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以下是逐句释义: 松阴迷草径,缓步曳吟筇。 这句话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松树的影子遮住了小路,让人感到宁静。诗人缓步走过,用吟唱的声音与自然融为一体。 秋鹤有仙意,寒花无冶容。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受。秋鹤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而寒花没有华丽的外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渔洲烟浦笛
【注释】 ①清虚阁:寺院的高楼。 ②偶来成一宿:偶然来了住一宿。 ③便觉与禅通:便感到与佛门禅宗相通。 ④看塔月影尽:看到塔上的月亮影子全部消失。 ⑤卷帘秋色空:收起窗帘,秋色空寂。 ⑥因知释氏学:所以知道佛教的学说。 ⑦亦有晋人风:也有像晋代人那样高雅的风度。 ⑧吟到忘言处:在吟诗中忘却了语言,即达到“言外之意”。 ⑨悠然此意同:悠然地和这种意境融为一体。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寺庙的诗
秋夕和吕讲师韵 谁弹招隐操,云外伴清幽。午夜山林月,一花天地秋。 经窗凉影淡,禅榻古香浮。不作蟾宫梦,悽然忆旧游。 注释: 谁弹招隐操:谁在弹奏《招隐操》?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 云外伴清幽:仿佛置身于云外,与清幽相伴。 午夜山林月,一花天地秋:深夜里山林中明亮的月光,一花盛开,秋天降临。 经窗凉影淡,禅榻古香浮:穿过窗户,看到淡淡的影子;坐在禅床之上,闻到淡淡的香气。 不作蟾宫梦
诗句翻译 1 曾记还家日,重来约夏初。 “曾记”指的是过去的记忆,“还家日”指回家的日子,“重来”表示再次回到那里,“夏初”可能指的是夏天开始的时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2. 自从一别后,又是十年馀。 从“自从一别后”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又是十年馀”则强调了这种时间的漫长。这两句反映了诗人与故地或亲人分离已久,时间似乎变得格外漫长。 3. 原宪非关病,嵇康懒读书。
【注释】 豪气:豪迈的气概。携书客海滨:带着书本,在海边游览。文章:指文章或诗词。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妻儿笑买臣:买臣原是西汉时的贫苦文人,他的妻子儿女嘲笑他穷困失意。彼苍还可以问:天还有没有可问的地方?吾道几时春:我的学说什么时候才像春天一样兴盛。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海滨游览时的感慨之情。首联写自己已无“豪气”,只有“携书”漫游;颔联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
幽居 幽居少尘事,赢得一身闲。 竹屋无人到,柴门尽日关。 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 隔水双飞鹭,忘机自往还。 译文: 幽居少俗事缠身,悠然自在得一身轻松。 竹屋无人来访,柴门紧闭一整天。 斜阳映照在平静的傍晚江面,落叶点缀着萧瑟的秋天山林。 隔水相望,两只鹭鸶翩翩起舞,忘却了世间万物,自由自在地来往穿梭。 赏析: 这首诗以“幽居”为主题,通过描绘幽居的环境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