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玑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首句:“书翁卷诗集后” 注释: "书翁" 指一个擅长书写的人,这里可能是指一位文人或作家。"卷诗集后" 意味着他在完成一本书之后,又进行了一次书写。 2. 第二句:“五字极难精” 注释: "五字" 通常指的是对联的格式,这里可能是指每句五个字的句子。"极难精" 表明这种形式的诗作非常难以掌握和精通。 3. 第三句:“知君合有名” 注释: "知君" 是一种敬称
秋日登玉峰 玉琢孤峰压富沙,人行峰顶步云霞。 溪流缓去几回曲,树色幽分无数家。 翠拂寒烟平似水,红飘霜叶远如花。 明朝重向城中望,对此孤峰应不差。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色。首句"玉琢孤峰压富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壮丽,如同被精心雕刻的玉石般美丽。第二句"人行峰顶步云霞"则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峰顶,观赏着美丽的云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句到第六句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诗前四句是说,岁暮之时我与友人分别,您出行去官,这是为了宦游。江西多野水,湖上正高秋,旧友曾过处,新题必共留。后四句是说,我闲暇时可以寻访你,在幽静的竹林小径中等你。赏析:诗人送别朋友,抒发离愁别绪;写景寄情,以景结情;语言简练含蓄,富有韵味;构思巧妙新颖,富有独创性。 【答案】 译文: 岁末之时我与友人别离,你出行是为了宦游。 江西有许多野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赵明叔为漳浦宰”,这是一道分析诗歌内容的题目,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感,注意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最后组织答案,作答时要言之有理,逻辑清楚。 此诗是送别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联点明送别的对象,去年任满离任时,你意下如何?去年官满处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作。首联点题,直抒胸臆,写自己因秋夜雨而思念故人;颔联由景入情,以秋风萧瑟、雨声滴滴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颈联写蟋蟀的叫声和天空的云彩,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尾联用篱笆下生长的菊花来比喻故人,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眷恋之情。 【答案】 ①冷落生愁思(“生”字是“产生”、“出现”的意思) 译文:秋风萧瑟,我不禁生出愁绪,年老体衰,想写诗却很难找到合适的词句。 ②如何秋夜雨
【注释】 竹:这里指筠州。 郡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郡县因为筠州盛产竹子而闻名。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溪流从城下流过时,水面呈现出一片绿色;山在城边,显得十分平坦。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当幕僚不是没有宾客,有才能的人必然会有声望。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我们就像江湖中泛舟的客人一样,虽然相隔遥远,但彼此思念对方的心情是一样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 1. 曾听道公语:曾经听过道公的教诲。道公,指道士或方士,这里可能是诗人对某个人的一种尊称。 2. 先师爱此梅:先师(即老师)很喜欢这株梅树。先师,是对老师的尊称。梅树,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 3. 但知传说老:只知道这棵梅树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只是,表示一种推测或假设。 4. 不记若年栽:不记得它被栽种的具体年份。若年,指的是过去的时间。 5. 半树枯仍发
【注释】 寄舍弟:寄语舍弟。安仁:《晋书·刘伶传》载,刘伶嗜酒放旷,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曰:“死便埋我”,其弟刘伶字子堪,因号“竹林七贤”之一。此诗借指舍弟。弦歌:弹琴唱歌。又一年:过了一年,已到新的一年。流来溪水远,清到县门前。流来的溪水很远,清澈得可以洗到县门的石阶上。故里:旧居。人情乐:乡邻和睦欢乐。新居物色鲜:新居装饰雅致新颖。物色:景物色彩,这里指居室装饰的颜色。物色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诗句,然后结合全诗加以分析。“夏日怀友”,是这首诗的标题,从诗中可知,诗人是在夏天,即夏季时节,因怀念朋友而写下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夏日闲居时的情景:流水的声音很轻,好像没有声音一样,庭院里的台阶上也很静,我独自躺着睡觉,自由自在地睡。“孤眠得自由”,写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表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腊日骊山渡逢故人 天寒多木叶,愁思满溪滨。 惆怅往来渡,经行多少人。 时情犹重腊,岁事每占春。 与尔他乡旅,谁当怀抱新。 注释: 1. 诗句一:天寒多木叶,愁思满溪滨。 - 天寒:描述天气寒冷的情况,突出季节特征。 - 多木叶:指树上的叶子因天气寒冷而凋零。 - 愁思满溪滨:表达因为天寒而感到忧愁,这种忧愁弥漫在小溪边。 赏析:通过描绘冬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内心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