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注释】 食时辰:即吃午饭的时间。 无明:指无知,不明事理。释迦身:指释迦牟尼佛的化身。 坐卧不知元是道:坐着躺着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 只么:这般。 忙忙:匆忙的样子。 苦辛:辛苦,劳累。 认声色:指看世间万物。觅疏亲:寻找亲近的人。这里是指追求世俗亲情与友情。 他家染污人:被世俗人情所污染了。 问取:向谁询问。 虚空:佛教名词,指真空。这里指佛教所说的“真如”。 始出尘:从凡尘中脱出来。
诗句释义: 1. “人定亥,勇猛精进成懈怠。” - 注释: “人定”指的是晚上的固定时间,通常为亥时,即晚上9点到11点之间。“勇猛精进”形容勤奋努力,而“懈怠”则指松懈、懒惰。 2. “不起纤豪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 - 注释: “不起纤豪”意味着不放纵自己的小节或杂念,专心致志于学问和修行。“无相光中”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脱物象、不受外界干扰的境界。“常自在”表示始终处于自由自在的状态
【注释】日落酉时,虚幻的声音终归不能持久。禅宗悦意珍美的食物尚且不能享用,谁还会再去饮用那无明之酒。 没有可以抛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东西去守护,逍遥自在从来没有过。纵使你有很多闻达古今的知识,也是在痴狂的外面游走。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僧人慧能所作。此诗以“十二时颂”为题,是一首颂文,即颂扬禅理之作。全诗从时间角度展开,通过对“日入酉”、“禅悦”、“无明酒”等关键词语的巧妙运用
【注释】 丑:地支。十二辰之一,代表时间。 一颗圆珠明已久:一颗明亮的星星像珍珠一样,已经明亮很久了。比喻太阳。 内外推寻觅总无:无论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里去寻找,都没有找到。指无法找到。 境上施为浑大有:把境界上的作为都做得很有意义。 不见头,又无手:没有头,又没有手。形容一无所有,毫无作为。 世界坏时终不朽: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他依然不朽。 未了之人听一言:还没有完全结束的人,听听他说的一句话
【解析】 此诗的注释应包括: ①十二时颂:《楞严经》中说,佛在世时,有十二时颂,颂中说“夜半子时”。这里指佛教的十二时辰。 ②子:指日。 ③心住无生即生死:指佛家所说的心性本净、本不生不灭的状态。 ④生死何曾属有无:佛家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⑤用时便用没文字:指世间的一切事物都离不开因缘条件的变化,因此无法以文字来表述。 ⑥祖师言: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
【注释】 晡时申:指黄昏时分。晡,日落时分。申,申时,古代计时法,指傍晚。 不厌贫:不嫌弃贫穷。 有相本来权积聚:有相貌的人本来就会积累财富。权,临时或暂时的意思。 无形何用要安真:没有形迹的人哪里需要去追求真正的境界呢? 作净洁:修行清净。 却劳神:反而劳累心神。 认愚痴作近邻:把愚昧当作邻居,比喻亲近无知之人。 言下不求无处所,暂时唤作出家人:在说话之间不追求任何地方,暂时做一名出家人。言下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 纵使神光照有无,起意便遭魔事挠。 若施功,终不了,日夜被他人我拗。 不用安排只么从,何曾心地生烦恼? 注释解释: 1. 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升起在卯时,但使用它并不需要有高明的技巧。这里指的是太阳的升起是自然的事情,不需要人为地去制造或修饰。 2. 纵使神光照有无,起意便遭魔事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神的力量可以照亮万物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十二时辰中的巳时,还没有得到教法。 如果通达祖师的话,不要心安理得地接受义理。 只要守持玄妙,不执文字,就不必再争论了。 暂时自己肯放下,旷劫就不会遭受魔境的困扰。 注释:禺中巳,未了之人教不至。禺,即午后12点到下午3点的时段,也就是“申时”。未了之人,指未能悟道的人;教,指佛学或道家的教义;不至,没有到达。假使通达祖师言,莫向心头安了义。通达祖师的话
【注释】 日南午:太阳的正午时分。四大身中无价宝,佛教认为人身中有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四大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所以人的身体被视为“无价之宝”。 阳焰空华不肯抛,作意修行转辛苦,意思是说,太阳的光辉虽然耀眼,但是却不能直接用来照明,它需要通过云层的过滤才能到达大地。同样的道理,人的身体虽然有四大元素,但是这些元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需要通过修炼来改变形态,才能达到真正的修行。 不曾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十二时颂》之一,共有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日昳(yì)未,心地何曾安了义? 太阳西斜之时,心境是否平静?心无宁日,又怎能找到真正的安宁之道? 他家文字没亲疏,莫起功夫求的意。 他人家的文字没有亲疏远近之分,不必过于追求那些表面的东西。 任纵横,绝忌讳,长在人间不居止。 任由世事纵横交错,不必过于忌讳;人生在世,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或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