晡时申,学道先须不厌贫。
有相本来权积聚,无形何用要安真。
作净洁,却劳神,莫认愚痴作近邻。
言下不求无处所,暂时唤作出家人。
【注释】
晡时申:指黄昏时分。晡,日落时分。申,申时,古代计时法,指傍晚。
不厌贫:不嫌弃贫穷。
有相本来权积聚:有相貌的人本来就会积累财富。权,临时或暂时的意思。
无形何用要安真:没有形迹的人哪里需要去追求真正的境界呢?
作净洁:修行清净。
却劳神:反而劳累心神。
认愚痴作近邻:把愚昧当作邻居,比喻亲近无知之人。
言下不求无处所,暂时唤作出家人:在说话之间不追求任何地方,暂时做一名出家人。言下,指言辞之中,言下求,即不在言辞中寻求。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五言古诗《十二时颂》中的第七首,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修行、修炼的理解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含义深刻。作者通过对修行、修炼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他认为,修行、修炼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地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超脱。这种理解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无为而治。
作者还通过对修行者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和体验。他认为,修行者应该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宁静。这种形象描绘也体现了佛教禅宗对于人生的看法之一——超脱红尘,达到心灵的自由。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修行、修炼的理解,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