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酉,虚幻声音终不久。
禅悦珍羞尚不餐,谁能更饮无明酒。
没可抛,无物守,荡荡逍遥不曾有。
纵你多闻达古今,也是痴狂外边走。
【注释】日落酉时,虚幻的声音终归不能持久。禅宗悦意珍美的食物尚且不能享用,谁还会再去饮用那无明之酒。
没有可以抛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东西去守护,逍遥自在从来没有过。纵使你有很多闻达古今的知识,也是在痴狂的外面游走。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僧人慧能所作。此诗以“十二时颂”为题,是一首颂文,即颂扬禅理之作。全诗从时间角度展开,通过对“日入酉”、“禅悦”、“无明酒”等关键词语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和领悟。
首句“日入酉”,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里的“日入酉”,不仅指太阳下山,更暗示着人生的暮年。夕阳西下,象征着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那些虚幻的声音也终将消逝。这一句通过描绘时间流逝和人生暮年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次句“禅悦珍羞尚不餐”,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虚无。这里提到“禅悦”和“珍羞”,都是佛教中常用的词汇,前者指禅宗的修行和悟道,后者则是一种珍贵的食物。然而,即使是这样美好的事物,也终归不能长久享用。这一句通过对比禅宗的修行和珍馐美味的不可久留,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三、四两句“谁能更饮无明酒”,“没可抛”,则是对生死观念的进一步思考。这里的“无明酒”指的是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和烦恼。诗人认为,无论多么聪明的人,都无法摆脱这种痛苦。因此,他提出:“谁能更饮无明酒?”意思是说,我们无法再喝下那杯代表痛苦和烦恼的无明之酒。这一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死观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两句“没可抛,无物守,荡荡逍遥不曾有。”,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这里的“没可抛”意为没有可以抛弃的东西,“无物守”则是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去守护或留恋。诗人认为,只有逍遥自在地生活,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和无拘无束。这一句通过描绘一个无所牵挂、自由逍遥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生死观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通过禅宗的修行和珍馐美味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迪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