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十二时 和柳七秋夜(壬午) 闭幽深,小庭凉月,露下桐阴初洗。 翠袖薄、微交寒思。 孤感还惊秋气。 故国吴山,他乡楚水,远绪何繇起。 衰兰吊、几日书魂,凄入怨吟,饮泣枫心虫耳。 天夜明、苍然空逝,一线遥遥南系。 人极望中,身流江表,星影高于地。 恐砧清楼上,客衣难到梦里。 最不堪、情摧马角,诗酒谁能留意。 是处萧条,仍馀惋悼,短布牵残被。 奈频怀拂乱,馀生自甘如弃。 注释: 1.十二时:指时间
十二时 衰柳(壬午) 鉴余姿、数株临水。 寒入萧疏时候。 想去国、离人肠断。 眉学轻颦双斗。 烟孑隋堤,风凄灞岸,惯与秋争瘦。 怪别处、或有长条,残叶乱飞,宛约全销莺后。 记客春、楼南系马,忍见舞腰非旧。 短笛曲中,斜阳影里,鸦室伤多陋。 感芦花如絮,依然吹起昏昼。 试问取、攀枝流涕,情到不堪重究。 露白晨滋,丝黄夕脆,一漾沾泥垢。 待来年二月,垂垂作青还又。 【注释】: ①壬午
【注释】 十二时·闰怨 问多情,如何下得,扫却旧恩如洗。子细想、真无意思。 撞住吃亏忍气。万种禁持,千般啰唣,见了谁提起。 都是我、惯了伊家,做出这般,我也无如何耳。 凭着伊,十分怪我,我是至今牵系。人也劝奴,为何守这,冷冷清清地。 奴须丢不下,死生只在这里。 算将来,真成痴想,只为旧时情意。清夜无眠,翻来覆去,泪满鸳鸯被。 是我难割舍,料伊也拼奴弃。 【赏析】 此词是一首闺怨词
【注释】 十二时慢:词牌名,又名“秋宵月下”。 蟋蟀:一种鸣声类似蟋蟀的昆虫。 问古今,闲愁有几,长与秋来相惹:自古以来有多少的闲愁,常常随着秋天的到来而产生。 月暗、梧桐疏影:月光暗淡,稀疏的梧桐树影。 木叶泠泠初下: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初降的雨点一样。 便遣清宵,都无万感,犹自难消夜。偏旁砌、侧近西窗,冷絮闲叨,不管残灯花灺:在清静的夜晚里,没有多少感触,还是难以入睡。 偏旁砌、侧近西窗
诗句释义: - 酉时红日下西山:“酉时”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点左右。这里的“红日下西山”形象地描绘了太阳西沉的景象。 - 草屋柴门及早关:“草屋”和“柴门”通常指代简陋的住所,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居住的地方条件朴素。“及早关”表示在天黑之前关闭门户或关闭活动。 - 几个老乌松顶薄:“老乌”可能是指乌鸦,这里用来象征时间或岁月。“松顶薄”形容乌鸦栖息在松树上的样子
食时辰,烟火徒劳望四邻。 千里出山云有色,一源投涧水无声。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食时辰,烟火徒劳望四邻。” - 注释: “食时辰”指的是古代计时法中的一个时段,这里可能指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象征着某种期待或愿望在特定时刻得到实现。"烟火徒劳望"暗示着努力和期望最终无法如愿以偿。 - 译文: 在这个特定的瞬间,所有的努力和希望似乎都变得毫无意义,只能徒劳地眺望四周。 2.
【注释】 ①戌:古代时辰名,一昼夜分为十二时;黄昏时为戌时。②鸣钟:报时。③宿:过夜。④游蜂:春末夏初,蜜蜂开始采集花蜜,并筑巢在树上。此指暮春时节。⑤罢采蜜:停采蜜了。 【赏析】 《十二时颂》,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组诗,每首诗描写一个特定时间的景象和活动,共十二首,依次为:寅(晨)、卯(午前)、辰巳(申、酉前),巳未(申、酉后),午未(申、酉后),申酉(戌、亥前),戌亥(戌、亥后),子丑(子
日南午,理事相谙更相互。 三门拈向灯笼头,休问他家觅归路。 注释: - 日南午:指太阳在天空中达到正午时刻,象征着时间的尽头,也是一天中最明亮的时候。 - 理事相谙更相互:处理事务相互了解,彼此配合默契。 - 三门: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三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愿门。 - 灯笼头:形容事物或问题的本质,就像灯笼的顶端一样照亮了道路。 - 休问他家:不要追究他人家庭的事情或背景。 - 觅归路
【注释】 日入酉:傍晚。 净室:清静的地方。 焚香孤坐久:在室内烧香,独自坐着很长时间。 忽然月上满东窗,照我床头瑞香斗:《古诗十九首》有“夜中不能寐,独宿在闲堂”句,《古诗十九首》又有“晓灯续复明,车马相追逐”句,此处用其意。“月上”即指月亮升高。 照:照耀;辉映。 瑞香:指麝香。 斗:古代一种盛放液体的器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月夜清斋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月光下独自清斋焚香、读书的情景和感受
【注释】 1. 半夜子:半夜时分。子,古代对时间的一种划分法,一夜分为五更。 2. 梦里:梦中。分明:清楚,明确。 3. 被人使:被什么人驱使。 4. 连宵合药到天光:连夜熬制药液直到天亮。 5. 起来何处有白芷:起床后去哪里才能找到白芷。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半夜里突然醒来,发现药已经熬好,但是却没有找到白芷的无奈心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