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谋
诗句释义: - 「声声慢」是词牌名,这里用作题目。 -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说明这首词是作者在11月9日收到友人味聃写的一首关于落叶的词后有所感触而作。 -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描述了秋天的景象:知了在树枝上发出哀鸣,蝴蝶在空中飞舞,诗人自己就像随风飘摇的蓬草一样,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凄凉。 - 「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
【注释】 1. 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台城路》、《满江红》。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四平韵。 2. 籸盆:即瓷盆。 3. 彩帖:指春联。 4. 年涯消尽:一年的光阴即将结束。 5. 寒灰:喻指已过或未到的除夕。 6. 东风:春风。 7. 关山:代称边塞。 8. 马影鸡声:借以比喻新年的脚步声和气息。 9. 吴霜:指苏州一带所产的梅花,因地得名。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除夕之夜的感怀
【注释】 灵岩:山名,在苏州西南。 叔问:即周紫芝(1087-1155),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人。宋神宗熙宁五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秘书丞等职,后因触犯王安石而罢官。苏轼的友人。 半塘翁:指苏东坡。 “千鬟乱星星”:形容山峦叠嶂,如女子的发髻。 故国:指旧都临安。 鸱夷:传说中夏桀的臣子关龙逄被处死时,头触地而死。他的头做成酒器,这就是鸱夷酒。这里借指宋朝灭亡后的遗民。 招得秋魂来
倦寻芳 剩寒著梦,空绿生烟,莺燕惊晚。似客东风,花外暮笳吹散。落日鹃声流水急,连天芳草王孙怨。黯河桥,正垂杨恨结,倚帘人远。甚饾饤、阴晴天气,一线山眉,相对凄展。凭遍回阑,未称画罗轻扇。经乱池台歌舞歇,沾愁樱笋时光贱。镇无聊,又黄昏、雨丝飘断。 注释: - 剩寒著梦:形容梦境中的寒冷。 - 空绿生烟:形容景色的宁静和幽深。 - 莺燕惊晚:形容早晨的鸟儿和燕子受到惊吓而飞走。 - 似客东风
【注释】 上巳: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为春浴,又称上已节。半塘:即张园,位于上海城厢内西南隅,今南京西路西侧的一片小片土地,因有一座池塘而得名。 荻芽平岸:指江边的水草和岸边的芦苇。乳禽喧:形容水鸟鸣叫的声音。湔(zhān):洗涤衣物。流光:指流逝的时间。冷禅天、丛铃碎杵:僧寺中的钟声悠远而深沉,磬声则清脆响亮。芳游何在:美好时光何时再来?清角无端:笛声凄凉。 春尽天涯:春天已经过去,诗人身在异地
【诗句释义】 1. 夜窗书眼怯开帷:夜深时,我害怕打开窗帘,因怕被窗外的光线惊醒。 2. 镫花收焰时:灯火已经熄灭了。 3. 五更寒月不相随:半夜时分,月亮还没有升起,寒冷的月光也没有跟随我而来。 4. 上廊林影迟:我站在走廊上,看到树的影子在地面上拖得很长。 5. 青史事,碧山栖:我想起了过去的事迹和山林中的生活。 6. 蹉跎双鬓丝:岁月无情,不知不觉间,两鬓已经斑白如丝。 7.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在夜晚独自思念之情。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蕙兰芳引 - “蕙兰”指的是兰花,“芳引”则是指芳香的引领。这里可能意味着兰花的香气引导着诗人的思绪飘向远方。 飘簟水花,浅凉浸、绀纱新觉 - 簟子上飘散的水珠和水中的花朵,以及被浅凉的水气轻轻打湿的绀色纱巾,都让人感到一种新鲜而清新的感觉。 堕一点风萤,知是扇罗倦扑 - 风中飞舞的萤火虫,似乎在告诉诗人
【注释】 1. 水堂:即水亭。烟月:形容夜色朦胧,迷迷蒙蒙的。眉萼:花名,此处指梅花。 2. 梦断琼枝约:梦中约定与她相见。 3. 粉香和泪湿罗衣:泪水打湿了衣裳。罗衣,丝织品,这里指衣裳。 4. 暝空:天色将黑时。筝语:弹筝的声音,这里指弹奏的乐曲声。西楼起:西面楼台上传来筝声。 5. 吹絮帘重倚:风吹落柳絮,帘幕重重地倚着栏杆。 6. 看人花底酹:在花底下祭祀。看,观察、察看。酹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烟波钓叟怨”。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雨声回润故衣篝:雨声滋润了旧时的衣服。 得酒病怀休:喝酒喝醉了,感到身体不适。 舞红消尽,西风还送,叶叶心头:秋天的叶子随风飘落,如同红色的舞蹈在消逝。西风吹来,带走了落叶,仿佛是把心中忧愁送到了天边。 行云不受秋拘管:像行云一样自由自在,不受季节的限制。 将梦上空楼:把梦中的情景留在楼上。 夜凉双雁,分明说与,天路闲愁
《花犯·辛丑除夜》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写室内的清寒氛围,下片写室外的春意盎然。全词以景抒情、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译文:灯烛在影屏山前摇曳,灯火阑珊似碎语。春天的痕印似乎依旧存在。 夜晚无酒陪伴,怜惜燕子彩衣谁为簪花?蜜炬孤守空荡。 睡得很轻讨厌了数更漏。欺人年事骤变。剩浅靥、缃梅三两,飘香萦绕半袖。 帘栊外边峭寒多,头一回问、阆苑东风醒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