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苍岩、半暝拂春裾,千鬟乱明星。
信闲僧指点,愁香黏径,荒翠通城。
故国鸱夷去远,断网越丝腥。
消尽兴亡感,一塔铃声。
招得秋魂来否,对冷漪空酹,渴梦难醒。
问琴弦何许,飘泪古台青。
好湖山,孤游翻懒,又咽风、哀笛起前汀。
拖筇去,小斜廊路,双屧菭平。

【注释】

灵岩:山名,在苏州西南。

叔问:即周紫芝(1087-1155),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人。宋神宗熙宁五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秘书丞等职,后因触犯王安石而罢官。苏轼的友人。

半塘翁:指苏东坡。

“千鬟乱星星”:形容山峦叠嶂,如女子的发髻。

故国:指旧都临安。

鸱夷:传说中夏桀的臣子关龙逄被处死时,头触地而死。他的头做成酒器,这就是鸱夷酒。这里借指宋朝灭亡后的遗民。

招得秋魂来:指诗人思念故国之情。

古台:指苏州沧浪亭。

湖山:指太湖和苏州园林美景。

孤游:独自漫游。

双屧(bié):一双鞋。

拖筇:拄着手杖。

前汀:水边的小洲。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寄怀词。上阕写登临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怀;下阕抒发对故国之思及对现实的感受与感慨。全词融情入景,虚实相间,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令人回味无穷。

上阕先写登高所见之景。首二句说,登上灵岩峰顶,只见苍翠的山岩映衬着落日余晖,万道霞光犹如美女轻纱一般飘拂着。“信闲僧指点”,点出题旨。次三句说,我信步走到一丛灌木旁,看到那稀疏的野草间,有片片落叶飘落在小路上。“荒翠通城”,写出了一片凄凉冷落的景象。接着写故国之思。“故国”二句说,想到当年故国杭州已经沦为废墟,那些曾经热闹繁华的地方也变得荒凉破败。“断网越丝腥”,比喻南宋灭亡后,国家已无法再统一天下,只能任凭金人的欺凌践踏。“消尽兴亡感”,说明自己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因此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悲愁。

下阕抒发对故国之思及对现实的感受与感慨。“消尽兴亡感”,既表明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也表明了他对南宋灭亡的痛悔和遗憾。接下来,又以“一塔铃声”作比,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无限留恋和思念之情。“招得秋魂来否”,是说自己能否像关龙逄那样,为国捐躯呢?“对冷漪空酹”,“对”是面对的意思,“冷漪”指寒波荡漾的水面,暗喻现实社会的险恶环境;“空酹”即对着冷波而祭祀亡灵,是说面对现实社会的现状,自己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寄托哀思于亡灵。“渴梦难醒”,说明自己渴望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但现实中却很难实现这一愿望。最后两句说,好端端美丽的湖光山色,如今却只能独自去欣赏,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拖筇去”,是说拄着手杖离去。“小斜廊路”,指曲折蜿蜒的小道。“双屧菭平”,用典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庄周梦蝶”,意思是说,拖着手杖离开小路,走在弯曲的小路上,就像梦中的蝶儿在空中飞舞一样。

本篇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但都巧妙地融入了词意之中,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刻,艺术表现力更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