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叶叶无留意,长安顿惊秋少。
泪掩疏襟,愁呼断角,新结伤高怀抱。
归艎路渺。
对摇落沧洲,梦痕千绕。
立尽斜阳,故人不共雁程到。
清游经乱更减,旧时嵌壁句,空委烟草。
故国骖鸾,飞仙拥鹤,消息微闻江表。
离心悄悄。
付一笛黄昏,水风残调。
寄语南云,茂陵人渐老。

独游龙树寺,有怀半塘、次珊

高林叶叶无留意,长安顿惊秋少。

泪掩疏襟,愁呼断角,新结伤高怀抱。

归艎路渺。

对摇落沧洲,梦痕千绕。

立尽斜阳,故人不共雁程到。

注释:独自在寺院游玩,想起王次珊。高耸的树林叶子一片片没有注意到,长安城顿时让人惊讶秋天已经过去。泪水掩盖着稀疏的衣服,愁声呼喊着折断的号角,新近结下伤心的怀抱。返回船中道路渺茫,面对凋零的沙洲,梦中的痕迹纵横交织。站完斜阳,故人不能与自己一起乘船到江边。清静的游览经乱后更少了,以前嵌在墙壁上的诗句,全都被遗弃在烟草之中。故国像骖鸾一样,飞仙像拥鹤一样,消息微闻在江表。离别的心情悄悄的,付给一笛黄昏,水风残留的调子。寄语南云,茂陵的人渐渐老去。

译文:

独自一人在寺院游玩,想起王次珊。高耸的树林叶子一片片没有注意到,长安城顿时让人惊讶秋天已经过去。泪水掩盖着稀疏的衣服,愁声呼喊着折断的号角,新近结下伤心的怀抱。返回船中道路渺茫,面对凋零的沙洲,梦中的痕迹纵横交织。站完斜阳,故人不能与自己一起乘船到江边。清静的游览经乱后更少了,以前嵌在墙壁上的诗句,全都被遗弃在烟草之中。故国像骖鸾一样,飞仙像拥鹤一样,消息微闻在江表。离别的心情悄悄的,付给一笛黄昏,水风残留的调子。寄语南云,茂陵的人渐渐老去。

赏析:

“独游龙树寺,有怀半塘、次珊”二句是写诗人在龙树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龙树寺位于安徽宣城泾县境内,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之一。诗题中的“龙树”,是指佛教禅宗祖师菩提达摩。据《五灯会元》卷七载,达摩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从海道至广州,登岸时天忽大雾,他遂入罗浮山面壁而坐九年,后由慧可为其剃发授法。达摩又自海上来至金陵,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九月二十八日在南京牛首山开建“道场”,即著名的栖霞寺,并传其教法。后来,梁武帝敕令在金陵西面的石头山上修建一座塔,以供菩提达摩的灵骨。这就是著名的“三塔”。因此,龙树寺是达摩祖师的道场。

“高林叶叶无留意,长安顿惊秋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站在高高的树林下,树叶萧萧,却无心注意。忽然听到秋风的声音,才知道已是深秋时节。这里,诗人用笔触细腻地刻画了自己的心境。“长安顿惊秋少”,诗人感叹长安城中的秋意已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泪掩疏襟,愁呼断角,新结伤高怀抱。”这几句是写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用“泪”、“愁”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情感,形象地描绘出自己的悲伤和无助。“新结伤高怀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

“归艎路渺。对摇落沧洲,梦痕千绕。”这几句是写诗人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家乡的场景,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然而,这种美好的未来却被现实的残酷打破,使得诗人感到无比的痛苦和失望。

“立尽斜阳,故人不共雁程到。”这几句是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自己在斜阳下站立了很久,但却没有见到老朋友的身影。这种孤独的感觉让诗人更加痛苦。最后一句“故人不共雁程到”,更是强调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思念和担忧。

“清游经乱更减,旧时嵌壁句,空委烟草。”这几句是写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诗人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叹现在的生活已经变得平淡无奇。最后一句“旧时嵌壁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故国骖鸾,飞仙拥鹤,消息微闻江表。”这几句是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自己回到故乡的场景,看到故乡的美丽景色,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然而,这种美好的未来却被现实的残酷打破,使得诗人感到无比的痛苦和失望。

“离心悄悄。付一笛黄昏,水风残调。”这几句是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自己在黄昏时刻吹奏笛子的情景,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失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理解。

茂陵人渐老。”这一句是写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自己向南方的朋友倾诉心声的情景,希望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最后一句“茂陵人渐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渐行渐远的无奈和伤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